嘉陵江流入仪陇县,在新政划出一道绿色的线条,留下一片红色旅游的原野。朱德、张思德,红军总司令与红军战士在这里的交集,演绎出几多红色旅游激人向上的动人故事。
仪陇县城新貌
嘉陵江流入仪陇县,在新政划出一道绿色的线条,留下一片红色旅游的原野。朱德、张思德,红军总司令与红军战士在这里的交集,演绎出几多红色旅游激人向上的动人故事。10月16日晚, 嘉陵江文旅考察团来到仪陇,解读着一个个或历史、或自然、或人文的故事。“
追忆往事
我对朱德有特殊感情”
17日上午, 考察团来到仪陇马鞍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朱毛红军’是革命征途的一座丰碑, 军史上的一面旗帜。”考察团成员、国家公务员管理局原副局长、 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会长杨春光说, 到朱德故里参观,是他做梦都不曾想到的。
参观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考察团成员、 国际休闲产业协会高级顾问、来自比利时的范克高夫高兴得像个孩子。
在朱德纪念馆广场, 范克高夫向记者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30年前他到中国后, 常常听妻子讲革命烈士孙炳文的故事。原来,他的妻子就是孙炳文的孙女。 听说考察团要到朱德的家乡, 范克高夫的妻子说出了孙炳文与朱德的往事。原来,1922年8月,朱德和孙炳文从上海一起赴欧洲考察,并于10月在德国柏林见到周恩来。后来,孙炳文在革命斗争中遇难。就在范克高夫此行前, 他妻子的一篇关于孙炳文与朱德的文章即将脱稿。
在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 范克高夫在孙炳文与朱德交往的展出章节前驻足, 久久不愿离去。“我来中国几十年,对中国革命有着太多的了解,我对朱德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
游客参观朱德故居纪念馆
丁氏庄园
民俗文艺展演吸引游人
朱德故里景区的丁氏庄园, 是当地客家人迁徙于此的见证。300多年前,一支客家人从广东迁于仪陇,扎根乐兴乡并以此为核心, 形成辐射周边十来个乡镇的“客家人生活圈”。丁氏就是这支客家人的一分子。
“红米饭、南瓜汤。”当天下午,丁氏庄园演出大厅, 当地民俗文艺展演吸引游人的眼球。《朱德的扁担》、《川北大木偶》等表演,让来自四方的游客一饱眼福。2001年,深藏于仪陇马鞍琳琅山村的丁氏庄园被媒体披露, 丁氏庄园于是被外界所知。 丁氏庄园始建于清代末年,极具川北格调的建筑,由于保存完好, 后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11月,朱德故里景区晋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丁氏庄园、川北大木偶等人文资源融入其中。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朱德故里景区,成为红色旅游景区的亮点之一。据朱德故居管理局副局长张灵芝介绍,1982年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建成后,曾多次进行维修,最近一次维修后,管理局面向社会征集朱德文物。2016年征集文物300多件。“爱国主义教育是永恒的主题。” 张灵芝说,2017年这里接待游客320多万人次。
特色文化
成乡村旅游新亮点
今年初, 韩国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来自中国的“熊猫队长”惊艳全场。以大木偶表演为底色的“熊猫队长”就出自仪陇。
1998年和2008年,仪陇县两次获得“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殊荣。支撑这一荣誉的,是当地的剪纸、篆刻和书法。当地客家文化别具一格, 自成体系的语言和餐饮,吸引无数游客“探秘”。当地的客家山歌、客家挂面、客家婚俗等,更是国内外媒体追捧的素材。红九军政治部、马鞍镇红军街等遗址, 成为当地红色旅游的优质资源。
“近年来, 仪陇乡村旅游魅力初显。” 仪陇县委常委、 宣传部长蒙朝贵说,打基础、壮产业、惠民生、树新风系列行动, 让仪陇农村户户住上好房子、家家过上好日子、 人人养成好习惯。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县共建成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3个。安溪潮村、龙神垭村2个A级乡村旅游景区知名度不断提升;万亩柑橘产业园、千亩荷田、千亩脆红李、千亩桃花等基地应运而生。“桃花节”、“挖藕节”、“客家坝坝宴” 等地方特色乡村旅游民俗文化活动, 连同“三乡”、“客家” 文化一道, 吸引一大批外地游客。2017年全县接待游客538.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3.8亿元。今年1至9月,近540万游客直奔红色旅游地仪陇,让嘉陵江畔的这里,谱写着旅游业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