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四川张思德干部学院!
新时代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应正确认识和处理的几个关系2019-09-18 09:47:29   来源:张思德干部学院    作者: 王让新 胡…

[摘 要]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一部中国共产党发展史,就是一部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当前,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质上就是要求新时代党“不忘初心”继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既要注意正确理解其中所内含着的基本关系,也应当注意把握其中所内含着的一系列重大的具体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了新时代党继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必须要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的关系问题。

[关键词] 新时代;党;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当前,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质上就是要求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继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非常重视对党根本宗旨的研究,并形成了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为更加深刻地理解党的根本宗旨,还应当认真思考并回答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即党的根本宗旨中所内含着的“为谁服务与谁来服务的关系”、“服务什么与怎样服务的关系”、“服务主体的组织性服务与成员性服务的关系”、“服务主体的服务情感与服务能力的关系”、“服务对象的整体性与个体性的关系”、“服务内容的根本性与具体性的关系”、“服务方式的满足性与引导性的关系”、“服务效果的阶段性与过程性的关系”。其中,对前两个关系的理解从根本上制约着对党的根本宗旨的理解,属于基本关系问题的范畴,而后面六个关系则主要是强调从党的根本宗旨实现方式及实现机制的维度对其进行把握,是对前两个关系的具体展开,属于具体关系问题的范畴,它们共同构成了新时代我们党继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必须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的关系问题。

一、新时代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必须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的基本关系问题

“理论上做到清醒,实践上才能达到自觉”。新时代我们党要继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党的根本宗旨中所内含着的“为谁服务与谁来服务”及“服务什么与怎样服务”的关系问题。前者决定着对我们党根本宗旨是什么问题的认识,后者则决定着对我们党根本宗旨如何实现问题的认识,二者贯穿于党的全部宗旨问题之中,共同构成了新时代党继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必须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的两个基本关系问题。

(一)新时代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必须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为谁服务与谁来服务”的关系问题

对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中“为谁服务与谁来服务”关系问题的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属于从服务主体与服务对象关系的维度对党根本宗旨问题的整体把握。就服务主体来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是服务的主体。但中国共产党作为服务的主体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党领导下的各类组织和机构。首先,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各级党组织是党最基本的存在方式。早在建立无产阶级政党之初,马克思恩格斯就不仅充分论证了把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建立独立工人政党组织的必要性,而且明确要求必须建立从支部、区部、总区部到中央委员会、代表大会的自下而上的组织系统,以保障党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确保党的无产阶级性质。各级党组织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存在方式,也是保障党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确保党的无产阶级性质和战斗力的基本组织原则。中国共产党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正是按照这一基本原则和要求逐步建立起来的。经过九十多年的发展,我们党已经从诞生之初的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存在形式发展为现在由基层党组织、地方党组织、中央党组织三部分共同构成的完整的为人民服务组织体系。其次,中国共产党由全体中国共产党员构成,新时代党继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本质上就是要求每位党员同志“不忘初心”牢记和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凡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基层单位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据统计,截止2018年12月31日,我国基层党组织已经达到461万,而我国党员数量也已经突破了9000万。这9000多万的共产党员分布于党的各级组织之中,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庞大组织力量。最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新时代党继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主要通过党领导下的政府及各类组织和机构来实现。党执政后,非常重视和强调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明确指出“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党要领导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教育、军队和政府。”[1]305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则不仅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确定为新时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一条基本方略,而且在中国共产党史上第一次把“党是领导一切的”写入了党章。纵观党70年的执政历史可以发现,党是领导一切的,但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主要是通过党领导下的各类组织和机构尤其是通过各类政府组织和机构来实现的,而根本目的就是要为人民服务。

就服务的对象来说,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是党服务的对象。而人民作为党服务的对象也同样包括着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从量上来讲,人民属于绝大多数。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一天指出:“我们应当将全中国绝大多数人组织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及其他各种组织里……用伟大的人民群众的集体力量,拥护人民政府和人民解放军,建设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富强的新中国。”[2]9-10后来他又强调, 树立一切为了人民的观点,首先是为工人和农民,因为他们占了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我们执政的基础,他们的状况如何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新中国成立70年,我国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从量的角度来看,人民始终属于绝大多数,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始终是我们党不变的初心和使命。其次,从质上来讲,一切赞成、支持和参与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社会力量都属于人民的范畴。“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内容,但一种社会力量只要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都应将其划入人民的范畴。在当代中国,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所依靠的阶级和阶层,都属于人民的范畴。最后,从范围来讲,党服务的对象既包括中国人民,也包括世界人民。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工人政党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的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3]44。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4]57-58,很大程度上就是要求党还必须要为世界人民服务。

就服务主体与服务对象的关系来说,党是服务的主体,人民是服务的对象。但是,党首先是由人民群众中优秀分子所组成的,人民群众是党的“基石”和“支柱”,离开了人民群众,放弃了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党就失去了自己的本质,失去了自己的力量,就不能在称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另一方面,由人民群众中优秀分子所组成的党,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在实践方面他们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因而,只有党才能从根本上代表并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才能确立并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二)新时代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必须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服务什么与怎样服务”的关系问题

“服务什么与怎样服务”的关系问题是对上述党的根本宗旨中“为谁服务与谁来服务”关系问题的进一步展开,解决的是党的宗旨如何实现的问题。党的根本宗旨中“服务什么”的问题,主要指党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问题。诚如上言,“人民”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内容。相应的,不同历史条件下和不同环境中的人民有着不同的需要,党服务的内容由此也并不会完全一致。但是,从我们党诞生以来整个中国社会发展的视角来看,党服务的内容却是十分明确的。简而言之,我们党最初就是在中国人民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迫切需要中诞生的,党一经建立就明确将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作为自己服务人民的主要内容来完成;新中国建立后,已经站起来的中国人民逐渐对国家和人民“富起来”产生了强烈的需要,我们党自觉以满足这种需要作为服务人民的主要内容来完成,相继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开辟了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站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新的起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自觉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进行考察和把握,自觉把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作为党服务人民新的主要内容来完成,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带领中国人民走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就党的根本宗旨中“怎样服务”的问题来说,主要是指党服务方式、方法的问题。如上所言,党作为服务的主体包括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党领导下的各类组织和机构三个方面的内容。相应的,党服务人民的方式、方法整体上可以分为三类:通过各级党组织的形式服务人民、通过党员个体的形式服务人民、通过党领导下的各类组织和机构的形式服务人民。党服务人民有执政前和执政后两个时期,执政前,党主要通过党组织及党员个体的形式来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执政后,党在要求发挥各级党组织及全体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同时更加强调和重视通过党领导下的各类组织和机构尤其是通过党领导下的各类政府组织和机构来践行自己的宗旨。纵观党诞生以来的历史可以发现,党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和不同环境中服务人民的方式、方法不尽相同,但党从未放弃或偏离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九十多年来,党服务人民的形式愈加丰富多样,并且仍在依据历史条件和人民需要的变化不断创新着为人民服务的方式、方法,党服务人民的能力愈发强大,党的宗旨愈发鲜明。

就党的根本宗旨中“服务什么”与“怎样服务”的关系来说,主要是指党服务的内容与服务的形式关系问题。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问题,本质上就是党满足人民需要的问题。党满足人民需要内容的问题就是党的根本宗旨中“服务什么”的问题,党满足人民需要形式的问题就是党的根本宗旨中“怎样服务”的问题,两个问题相互关联,不可分割。一方面,不同的党员、不同的党组织及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人民群体和不同的人民需要必须实事求是地创新自己为人民服务的方式、方法,另一方面,党服务人民的方式、方法如果不能满足人民的实际需要或丧失了满足人民需要的作用就必然会失去存在或继续存在的必要性。

二、新时代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必须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的几个重大关系问题

我们认为,新时代党继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除了要正确理解党的根本宗旨中“为谁服务与谁来服务”及“服务什么与怎样服务”的基本关系问题外,还有几个关系问题也是党应当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的,即“服务主体的组织性服务与成员性服务的关系问题”、“服务主体的服务情感与服务能力的关系问题”、“服务对象的整体性与个体性的关系问题”、“服务内容的根本性与具体性的关系问题”、“服务方式的满足性与引导性的关系问题”、“服务效果的阶段性与过程性的关系问题”。这六个关系问题整体上是从服务主体、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效果的维度对党根本宗旨问题的把握,是对上述两个基本关系问题的具体展开,属于党根本宗旨的实现机制问题。

首先,从服务主体的维度来看,新时代党继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必须要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服务主体的组织性服务与成员性服务的关系问题”及“服务主体的服务情感与服务能力的关系问题”。

就党的根本宗旨中“服务主体的组织性服务与成员性服务的关系”来说,党作为服务的主体包括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党领导下的各类组织和机构三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各级党组织服务人民、通过党员个体服务人民、通过党领导下的各类组织和机构服务人民是党服务人民的三中基本方式。其中,党通过各级党组织及党领导下的各类组织和机构服务人民属于党的组织性服务,党通过党员个体的形式服务人民属于党的成员性服务。当前,党作为执政党主要是通过组织性服务来践行自己的根本宗旨。但是,无论党的各级组织还是党领导下的各类服务机构首先是由无数党员个体组成的,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首先就是每位党员同志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可以说,党成员性服务的质量直接影响甚至直接决定着党组织性服务的质量。然而,党员个体的能力毕竟有限,为人民服务的范围毕竟有限,党的成员性服务只有通过党的组织性服务来完成,才能使党成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集中党员个体的智慧,提高党成员性服务的质量。诚如马克思所讲言,“工人的一个成功因素就是他们的人数;但是只有当工人通过组织而联合起来并获得知识的指导时,人数才能起举足轻重的作用”[5]13-14。

就党的根本宗旨中“服务主体的服务情感与服务能力的关系问题”来说,党服务人民既要全心全意,达到“我将无我”的境界,也要注意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通过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为人民服务,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来讲就是“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百姓心为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要求党服务人民必须讲情感,带情意,共产党员只有对人民产生强烈的情感,才能自觉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毛泽东讲,“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6]285,习近平提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党服务人民的情感昭然可见。新时代党继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必须要注意和注重对党员服务情感的培养。当然,只注意和注重对党员服务情感的培养还远远不够,还应当注意和注重对党员服务能力的培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大会上指出,在马克思提出科学社会主义之前,空想社会主义者早已存在,但他们空怀悲天悯人的情感,因而难以真正对社会发展发生作用。同样,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中国共产党员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情感就不可能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中国共产党员如果不能自觉地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同样也不能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当前,我国党员数量已经突破9000万,如何通过培育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情感来激发党员自觉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是新时代党继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必须要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

其次,从服务对象的维度来看,新时代党继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必须要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服务对象的整体性与个体性的关系问题”。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提出并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归根结底在于党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提出并论证了人民群众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7]287。同时,马克思主义还强调人民创造历史,但历史的发展既不是这些人所希望的,也不是那些人所期待的,而是“历史合力”运动的结果,是人民群众整体推动的结果。党为人民服务,最根本的就是要为人民创造历史和推动历史发展服务。由此,党服务人民必须注意服务对象的整体性,注意发现和研究使广大人民群众、使整个民族行动起来的动因,不断为人民揭示当今世界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指导人民更加有效地创造和推动历史的发展。 另一方面,“人民”作为一个整体,由无数个现实的个人组成。人民创造历史,推动历史发展,根本上是由无数人民个体共同完成的。恩格斯强调,“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8]592。可见,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新时代党继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仅需要注意服务对象的整体性问题,而且还应当注意服务对象的个体性问题,注意把党的服务落实到现实的、具体的人民主体身上。

再次,从服务内容的维度来看,新时代党继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必须要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服务内容的根本性与具体性的关系问题”。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很明显,新时代党继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就必须要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质上就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迫切需要。诚如前言,不同的人民主体在不同的条件下和不同的环境中有着不同的需要,党服务的内容由此也不完全相同,但从党诞生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整体视角来看,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国最广大人民都有一个共同关注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将这些问题集中概括为中国人民站起来的问题、富起来的问题和强起来的问题。纵观党诞生九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发现,党主要就是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来为人民服务的,党为人民服务的内容由此也始终带着根本性的特征。

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国最广大人民都有一个共同关注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但每一个历史时期的中国人民又面对着各种各样的具体问题,有着各种各样的实际需要。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来讲,这些就是每一个历史时期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提出,我们党的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都应当是将群众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化为群众的意见。[9]899“群众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恰恰就是群众对自己所面对的各种现实问题的认识,就是群众对自己各种具体利益的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要求党的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所反映的同样是党对人民各种现实的具体的利益的关注。显然,新时代党继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仍需要把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人民的各种具体利益有机统一起来。

又次,从服务方式的维度来看,新时代党继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必须要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服务方式的满足性与引导性的关系问题”。

如上所言,党为人民服务的问题,根本上就是党满足人民需要的问题。因而,党服务人民最直接最集中的表现形式就是满足性的服务方式。但是,我们党毕竟从诞生至今还不足一百年,执政也刚满七十年,不仅党自身仍然存在着许多亟需完善和进一步改进的地方,而且我国社会还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同我国社会尚不能完全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始终属于党要致力解决的核心课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党服务人民必须“根据经济发展和财力状况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强调“政府主要是保基本,不要做过多过高的承诺,多做雪中送炭的重点民生工作,引导和鼓励广大群众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政府不能包打天下”(《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12月10日))。纵观党诞生以来的历史可以发现,事实求是地为人民服务,强调服务方式的满足性与引导性的有机统一,是我们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一个重要表现。毫无疑问,新时代党仍然需要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党“服务方式的满足性与引导性的关系问题”,以能继续实事求是的、全心全意的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最后,从服务效果的维度来看,新时代党继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必须要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服务效果的阶段性与过程性的关系问题”。

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服务的效果如何,只有人民拥有最终的发言权。邓小平强调,党的工作必须考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检验党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党的两代领导人在语言表述上有所不同,但本质内涵显然是完全一致的,即都强调以是否满足人民的实际需要作为检验党服务效果的根本标准。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人民在不同历史环境中就产生了不同的需要,但人民所处的历史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人民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又会引起新的更多的需要。可见,人民的需要本身既是具体的又是历史的,由此也决定了党服务人民的效果必然是阶段性与过程性的统一。党在新时代是否继续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及践行的程度如何,只有人民具有检验权,但党作为服务的主体显然必须要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服务效果的阶段性与过程性的关系问题”,在为人民现实需要进行服务的同时,自觉关注并致力解决人民不断增长的新的需要。

(作者:王让新 胡小恒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给朋友

联系我们
办公室:0817-7216779
培训联络部:0817-6917337
邮 箱:sdela@sdela.org.cn
地 址:四川省仪陇县新政镇离堆大道四段21号
备案号 :蜀ICP备14030442号-1
备案号 :蜀ICP备14030442号-2
备案号 :蜀ICP备14030442号-3
川公网安备 511324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