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四川张思德干部学院!
朱德家教家风与当代青年的品德塑造研究2018-12-14 09:14:35   来源:张思德干部学院    作者: 黄婷婷 …
家教家风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尊老爱幼、勤俭持家、明事知礼等好的家教家风对中华儿女的健康成长、中华民族的不断前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是促进中华文明进步的正能量。在2016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指出,“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他还特别提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都高度重视家风……”。可以看出革命先辈良好的家教家风对于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要,研究他们的家教家风对于当代青年思想教育和品德塑造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朱德的孙子朱和平在其8个月大的时候就被抱到爷爷身边,是朱德元帅的养育下长大,深受朱德家教家风的影响。他曾提到“爷爷一生都以普通一兵和劳动人民普通一员的姿态出现……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就是我们朱家的家风:立德树人,勤俭持家”。的确,作为历经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几个历史时期的人民领袖,他给后世留下的,除了“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还有能传颂千古的“朱氏家风”。

一、朱德家教家风的具体内涵

(一)吃苦耐劳、意志坚定

朱德吃苦耐劳的品德深受他母亲的影响,母亲的言传身教让他从小就学会了帮大人干活,养成了勤劳的好习惯。《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提到,“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老年朱德对子孙的培养,也是以吃苦耐劳为先。朱德的女儿朱敏曾经在法西斯集中营过了一段地狱一般的生活,等到女儿回家后,他没有用溺爱回报对女儿的亏欠,而且一直鼓励女儿去锻炼、去吃苦。女儿刚新婚,他就把女儿“赶”到宿舍去住;女儿刚生下孩子,他就催促女儿赶快去上班。到后来,女儿自己主动申请到农村去调查和锻炼,因为眼疾没有及时治疗被摘除了一只眼球,他也鼓励女儿说,“你虽然失去了一只眼睛,但你了解了中国的农村,收获大于损失”。

朱德的外孙子初中毕业以后就被派到黑龙江建设兵团务农养猪,久居于此便产生了严重的抵触情绪,对待工作消极怠慢。朱德便写信教导他,“为人民服务就要不怕吃苦,养猪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对劳动不能有高低贵贱之分,要很好地在农村锻炼”。

朱德还亲手教孙子外孙们学做庄稼活,小孩子新鲜劲头一过,就开始怕脏怕累。朱德同志告诉他们,劳动人民中有许多好的思想、好的片子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效仿。他教导子女要热爱劳动,并指出“现在不热爱劳动,将来就要厌恶劳动,就要脱离人民”。

(二)勤俭节约、崇尚简朴

顾英奇作为朱德同志的保健医生,长期陪伴左右,对朱德同志有着比较深入的了解。他在评价朱德同志时指出:“朱德同志十分崇尚简朴,他一生和旧势力、旧观念作斗争,为受剥削、受压迫的人民大众谋解放,一生过的都是普普通通的百姓生活……”。朱德同志的个人经历和价值追求决定了他始终过着勤俭朴素的生活。所以无论是在战争或者和平年代,朱德同志一直坚持过简单朴素的生活。在其家庭教育中始终向其子女灌输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生活观念。他饮食简单,衣着更是非常朴素,经常是一身旧布衣服,还补了又补,在他的衣柜里,找不出几身好的、贴身的衣服。在行军打仗的时候,他重来都是只关心战士是否吃的饱、穿的暖,却对自己的吃穿毫不在意。战争结束后,朱德同志前往各地考察,都要求随行人员轻车简从,粗茶淡饭。

朱德同志经常对孩子们讲,穷苦的生活对个人的成长十分有意义,他能锻炼你们吃苦耐劳的意志,提高你们应对困难的能力,所以要学会吃苦,要在穷苦中磨练自己,让自己成长。在中南海,为了帮助孩子们养成自食其力、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他亲自带领孩子们挖土种菜,投入到劳动中去。朱德对孩子们花钱上面要求十分严格,他教导孩子们用钱一定要用到实处,坚决杜绝乱花钱的行为发生。为了激励女儿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他亲自为女儿题词:“勤俭建国,勤俭持家,勤俭办一切事业,做一个又红又专的接班人。”这三个“勤俭”既是对女儿的要求,也反映出朱德同志自身的生活态度。

(三)严以律己、不搞特殊

无论是战时还是和平年代,朱德同志始终坚持严以律己、不搞特殊。

长征时,他带领战士爬雪山、过草地,与战士同吃同住,历尽千辛万苦,无论环境如何险恶、处境如何艰难,都立场坚定、毫不动摇。建国后,朱德同志担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一职,为做好全党的纪检工作,他处处以身作则,坚持党的原则,维护党的纪律。在朱德同志的带领下,全党纪检工作呈现良好态势。朱德同志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上都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在全党范围内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因此朱德同志得到了大家的尊敬和爱戴,称他“有如冬日的阳光般可爱”。

朱德虽然身居高位,但他从来没有利用自己的职权为亲人谋取利益和权位。朱德曾在家书中写到,“望升官发财之人决不宜来我处,如欲爱国牺牲、能吃劳苦之人无妨多来”。在他看来,干部子女不能有特殊思想,否则就会变质。他对家里所有的孩子都严格要求。小时候不准他们坐汽车上学,不搞特殊化;长大后教导他们在工作上要坚决服从组织命令,不挑三拣四,要同群众打成一片……他经常教育儿孙“老百姓怎样生活,你们就怎样生活”,临终前还嘱托他们,“要做无产阶级!”。他自己更是在临终前主动把多年的积蓄2万多元钱委托康大姐交给组织,作为自己最后一次党费,没有给儿女留下分文。

在朱德的教导下,他的子孙们都没有因为是他的后代而去享受特殊的待遇,反而扎根在基层的最普通的岗位,靠自己勤奋劳动,过着简单的生活。朱德的儿子朱琦从部队转业后,朱德曾嘱咐他说:“你应该到基层去锻炼,从头学起,踏踏实实地干下去,才能学到管理工作的经验。”朱琦后来到了石家庄铁路局工作,他牢记父亲的教诲,没有到处宣扬自己是朱德的儿子,更没有利用父亲的特权谋取私利,而是心甘情愿从基层做起,从司炉到司机,在铁路部门一直工作到病逝。

(四)刻苦学习、注重钻研

朱德从小就品学兼优。家中叔伯看中他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于是几家合力资助他读书。在讲武堂,他是出了名的高材生;在我党我军,他是少有的具有深厚理论功底的革命家。他的一生都没有停止过刻苦学习。他曾是蔡锷书室的长年借阅者,在那里他读到了大量传播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书籍以及来自外地和国外的共和派秘密报纸与杂志;他在外国留学时刻苦攻读,虚心学习德文,如饥似渴地坚持学习马列主义经典文献。为了了解德国社会状况,他利用空余时间几乎走遍了柏林的街道、大型建筑物和值得一看的机构;战争年代,条件艰苦,书籍资料少,但朱德仍坚持学习。他常常是白天行军、指挥作战,晚上在老乡的炕头上,点起油灯学习至深夜。不仅认真研读中外政治、军事理论名著,还十分注重总结人民军队的经验和教训,亲自研究撰写了近10万字的《论抗日游击战争》一书;建国之后,朱德身负重任,日理万机,但他依旧孜孜不倦地学习。他不仅通读了中共中央规定的高级干部必读的32本马列主义著作,还为了更好地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认真学习政治经济学;已步入耄耋之年的他,刻苦的学习精神依旧不减。在他89岁高龄时,他收到中央党校成仿吾送来的《共产党宣言》新译本,如获至宝,立即用了一天时间重新读了一遍,并拍手称快。第二天一起床就交代秘书,要亲自看望成老。

朱德十分注重子孙们的学习情况。他常说,“过去旧社会里边,一些不学无术、不求成材的都是有钱人家贵族的孩子。我们要注意这些问题。”平时在家里,朱德常常让孩子们围坐在面前,一起学习。谁学习得好就表扬谁,学习不好就批评谁。检查作业时,发现错误,就要求立即改正,并重做一遍,加深印象。朱敏在苏联留学时,每次回家度假,他都要问她的学习情况。还让中文有点困难的女儿坐在他身边,教她一句一句地读《新民主主义论》和《论人们民主专政》等著作,直到她完全理解。

在朱德的循循善诱和严格要求下,注重学习钻研成为朱德一家的风尚。

(五)无私忘我、甘于奉献

朱德始终不在乎个人的名利、地位和荣辱。可以说他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党和国家的事业。青年朱德为了革命真理,选择放弃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不远万里投奔共产党;壮年朱德戎马倥偬,身经百战,常常冲锋在前、临危不惧;老年朱德为了党的团结和革命建设大局忍辱负重坚持革命到底。他把个人的利益追求和人生理想始终、完全、彻底的服从于党和人民的利益、共产主义理想。他一生不懈奋斗不为个人私利,只求国家、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与利益。

二战期间,朱敏离开延安赴苏联学习,却不幸被抓入法西斯集中营过着非人般的生活。当时正值中日抗战后期四年最紧要的关头,朱德虽然失去了女儿的消息,心里非常担心,但却不愿因为自己的私事,打扰战争中的苏联政府,一直将对女儿的牵挂放在心里,把全部的身心都投入到战斗中。直到苏联的卫国战争结束,历经磨难的朱敏才回到了儿童院,收到了父亲的第一封来信。朱德在信中提出,他不希望因为自己私人的事麻烦苏联政府,所以没有向苏联方面询问有关她的详细情况,并希望女儿能原谅她。朱敏也没有因此责怪她的父亲,而是像她父亲一样,在回国以后,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投入到基层,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

二、当代青年品德塑造现状调查分析

品德,又叫道德品质,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具体体现,是社会道德内化的结果。为做好本课题的研究,把握当前青年道德品质现状,课题组成员针对仪陇县范围内青年品德现状做了一次摸底调查,调查主要以问卷抽样调查和深度访谈两种方法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职业、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分别抽取样本,调查内容主要从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四个方面展开。在本次调查中共计发放问卷650份,回收612份,其中576份问卷法为有效问卷。问卷回收后通过spss11.0社会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全面,课题组成员还对十名青年进行了面对面的深度访谈。

(一)仪陇县青年的品德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受多重因素影响下的青年在思想品德方面的状况十分复杂,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传统社会道德对当代青年的品德塑造依然起到积极作用。调查发现,69%的青年认为个人品德要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要与社会所要求的准则和规范相符合。74%的青年认为个人品德中必须要强调传统道德观念中所弘扬的“讲文明、讲礼貌”的优秀品质。这说明传统的道德观念对于当代青年的品德塑造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我们在调查中,还专门设置了本地青年对朱德个人品德以及家教家风的是否了解这个问题,有82%的青年能说出朱德身上具备有德高望重、英勇善战等品质,但对于朱德家教家风却了解甚少。

第二,在道德观念上表现出明显的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通过调查发现,当代青年对道德、对个人品德的理解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社会规范,他们更注重个人情感和自身利益。选择信守“凭良心办事”的青年占50.4%;而“维护自身利益,同时不侵犯他人利益”的占47. 2% 。这很大程度上表面当代青年不再把道德看成是一种单纯的行为规范,而看着是一种互利互惠的心理状态。

第三,道德责任意识淡薄。当前社会处于深刻的社会变革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当青年面对新的、外来的观念和行为时往往表现的十分困惑和迷茫,加之较差的辨别能力,其道德素养、责任意识就会有所淡薄。例如,当问及“助人为乐”的道德观是否应该得到弘扬时,仅仅只有46%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弘扬。而在恋爱、婚姻等上表现十分随意。比如在“你是如何看待恋爱”的选项中,有14.4%把恋爱看着是“经验积累”,有34%的人看着是“充实业余生活”,有35.5%的人选择“消遣、寻求刺激”。

第四、缺乏健康的生活态度。通过对本县网吧的走访及对部分上网者的访谈,我们发现网吧的主流人群是20-30岁的青年人,这部分青少年每周平均上网时间超过30个小时,上网时间基本都是花费在打游戏上面。当问及为什么选择网吧来度过闲暇时间,有56.3%的人选择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通过网络游戏消磨时间,30%的人把游戏当着爱好,自己有正当职业。可以看出,很多青年人不知道该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缺乏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

(二)仪陇县青年品德塑造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当代青年在道德品质上表现出以上四个方面的现状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课题组成员的讨论,我们主要从社会、家庭、学校教育三个方面做深入剖析。

1.社会因素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社会的道德品质被严重冲击,当代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随着发生巨大变化。“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一价值信条在当代青年的心中深深扎根,对金钱的追求成为许多青年的终极目标,甚至把财富作为衡量一个人成果与否的唯一标准。谈贡献、讲牺牲的传统优秀道德品质对当代青年的行为影响已经十分弱小。当下在当代青年中已经形成了重利轻义、重个人轻集体、重金钱轻道德的不良社会风气。

2.家庭因素

调查发现,出现道德品质失衡的青年大多出自单亲家庭、独生子女家庭和留守儿童家庭。家庭教育从孩子出生便开始,并伴随孩子的一生。但是随着家庭的破裂、父母与子女的长期分离、以及我国实行独生之女这个特殊时期家庭对孩子的过渡溺爱,这一时期孩子的家庭环境十分不利于他们塑造健康、积极向上的个人道德品质。在这一环境下长大的青年,很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面对挫折的能力也较差。

3.学校因素

学校教育是个人一生中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系统的学习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的关键时期,对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起到基础性作用。但是在当前中国学校教育中存在严重的弊端。大多数学校只重视学业技能的传授、知识文化的教育。忽视了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这使很多学生在走向社会以后在面对困难、挫折时不会调解自己的心态,无法积极面对、沉着应对。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很难在当代青年身上得到体现。

三、朱德家教家风与当代青年品德塑造有效融合的途径

(一)充分发挥朱德故里景区的教育功能,创新教学方法,培养青年的意志力和孝敬心

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朱德故里景区以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朱德故居、朱德诞生地、朱德父母故居为核心,复原了朱德在家乡生活的场景,再现了朱德的丰功伟绩,让参观者从思想上受到教育,心灵上得到洗礼。其中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用丰富的图片、翔实的史料、珍贵的文物、展示了朱德元帅伟大的一生;在朱德故居陈列馆中,我们可以的看到朱德少年时期使用过的条桌、油灯、上学的背篮、算盘、砚台等物件,这些是很好的诠释了少年时期朱德的学习生活状况;朱德诞生地内塑有朱德与母亲的塑像——朱德看着母亲纺线的情景;朱德父母故居是朱德用他的薪酬为父母买的一幢四合院的中式大瓦房。这些景点都很好的诠释了朱德艰难、光辉的一生,是十分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了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功能,我们要在过去传统参观、讲解的基础上,创新现场参与式、场景体验式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朱德雕像前开展敬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等仪式进行党性教育;在每个景点开设不同的激情党课向青年讲述朱德忠信如磐,革命到底的坚强品质和勤奋刻苦、孝敬父母的良好家风,用饱含深情的语言触动听者的心灵,达到思想的共鸣;同时,我们还可以让青年穿上特制的草鞋,亲自担水、挑柴重走朱德儿时走过的路,亲自挖野菜、做饭还原朱德旧时的生活场景。通过情景再现、亲身体验等方式向当代人深刻的诠释了朱德同志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激发当代青年继续发扬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孝老爱亲的优良作风、把革命先辈的优秀品质、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二)全力打造青少年红色经典教育节目,多形式、多角度呈现朱德良好的家教家风

在已有的电视节目中,有许多都是在歌颂朱德同志戎马一生的军旅生涯和忠职勤政的领袖风范,而专门介绍朱德家教家风的节目却寥寥无几。仪陇作为朱德故里,应充分利用好其独特的政治资源,多开发与家教家风相关的各类节目,创新节目形式,吸引青年和家长的目光,让健康的社教类节目充实荧屏。在节目创造上以宣传朱德良好家教家风为主题,结合仪陇县民风民俗创编小品、说唱、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节目,确保节目接地气、受欢迎。要组织素质高、能力强的文艺演出队到各中小学、各乡镇进行巡回表演,并通过电视、网络广泛宣传。

由河北卫视出品的真人秀节目《中华好家风》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他通过电视节目向大家诠释中华民族优良家风的内容对我们传播朱德家教家风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华好家风》主要向观众展示中华民族优秀“家风”。通过电视节目的形式向社会传达了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这种形式借助大众媒体,已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来宣传“中华好家风”,显得十分新颖和有效。

(三)与仪陇县各单位联合,构筑朱德精神教育平台,全方位、多渠道推广朱德家教家风

朱德良好的家教家风要得到弘扬需要有一个强大研究阵地和宣传教育平台。仪陇县张思德干部学院有着丰富的科研人才,并且在两德精神的研究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积淀和大量的科研成果,责无旁贷成为朱德良好家教家风的研究阵地。而在宣传教育平台建设上可充分调动县内各部门、各单位,让他们联合共同构建其朱德精神宣传教育平台。平台可以由县委宣传部牵头,县内各类学校、县共青团、县图书馆、县文化馆、县电视台为参与主体,其他单位积极配合的构筑模式来进行。通过多部门联合建立起来的宣传教育平台能充分调动县内资源,拓宽宣传教育渠道,让朱德良好家教家风得到很好宣传,在青少年的品德塑造中真正发挥作用。

(四)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丰富朱德良好家教家风宣传教育主体

社会力量在参与朱德良好家教家风的宣传教育上要比高校、行政部门更加灵活、更接地气、更有创造力,所以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文化主管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健全和完善引导、鼓励政策,对宣传朱德良好家教家风的社会团体在财政、税收、精神鼓励等方面多给政策、多给项目,以此在仪陇县范围内培养出一批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力、专业化服务水平高的文化宣传队伍,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到朱德良好家教家风的宣传教育中来。(作者 黄婷婷 陈辉 沈琥清 汤勤 罗天彪)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给朋友

联系我们
办公室:0817-7216779
培训联络部:0817-6917337
邮 箱:sdela@sdela.org.cn
地 址:四川省仪陇县新政镇离堆大道四段21号
备案号 :蜀ICP备14030442号-1
备案号 :蜀ICP备14030442号-2
备案号 :蜀ICP备14030442号-3
川公网安备 511324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