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四川张思德干部学院!
中科院博士黄国平是所有仪陇人的骄傲2021-04-19 15:28:23   来源:国际新闻社    作者: 袁军

中科院博士黄国平

【国际新闻社 记者袁军】近日,我的一位仪陇炬光老乡——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博士黄国平的一封《致谢》信登上新闻热榜 ,成了新时代寒门出贵子的精彩典范。让无数贫困生看到了成功的希望!谁说阶层固化测底堵死了普通家庭子女的上升通道?黄国平的事迹不就有力证明了:只要足够努力成功的机会总是有的吗?



黄国平,男,生于四川仪陇县炬光乡。众所周知,革命老区仪陇,才摘除“国家级贫困县”不久,炬光乡更是一个离县城比较偏远的山区小坳。在他十二岁时母亲离家出走;十七岁时父亲因车祸离开,一直相依为命的奶奶也在他十七岁那年病故,在这样一个家庭,这样一个环境下,他没有自暴自弃,没有被困难吓到,而是一路风雨,一路泥泞,艰难求学。在无数人的帮助下,成功逆袭。成为让人仰望的中科院博士。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他在“致谢”信中写到;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如梦一场,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团聚过。”




“出生在一个小山坳里,母亲在我十二岁时离家。父亲在家的日子不多,即便在我病得不能自己去医院的时候,也仅是留下勉强够治病的钱后又走了。我十七岁时,他因交通事故离世后,我哭得稀里糊涂,因为再得重病时没有谁来管我了。同年,和我住在一起的婆婆病故,真的无能为力。她照顾我十七年,下葬时却仅是一副薄薄的棺材。另一个家庭成员是老狗小花,为父亲和婆婆守过坟,后因我进城上高中而命不知何时何处所终。如兄长般的计算机启蒙老师邱浩没能看到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对我照顾有加的师母也在不惑之前匆匆离开人世。每次回去看他们,这一座座坟茔都提示着生命的每一分钟都弥足珍贵。”


“人情冷暖,生离死别,固然让人痛苦与无奈,而贫穷则可能让人失去希望。家徒四壁,在煤油灯下写作业或者读书都是晚上最开心的事。如果下雨,保留节目就是用竹笋壳塞瓦缝防漏雨。高中之前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夜里抓黄鳝、周末钓鱼、养小猪崽和出租水牛。那些年里,方圆十公里的水田和小河都被我用脚测量过无数次。被狗和蛇追,半夜落水,因蓄电瓶进水而摸黑逃回家中;学费没交,黄鳝却被父亲偷卖了,然后买了肉和酒,都是难以避免的事。”

除了生活中的贫困,还有精神上的刺激也让老乡黄国平难以忘却:“人后的苦尚且还能克服,人前的尊严却无比脆弱。上课的时候,因拖欠学费而经常被老师叫出教室约谈。雨天湿漉着上课,屁股后面说不定还是泥。夏天光着脚走在滚烫的路上。冬天穿着破旧衣服打着寒颤穿过那条长长的过道领作业本。这些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不是考试后常能从主席台领奖金,顺便能贴一墙奖状满足最后的虚荣心,我可能早已放弃。”

从炬光乡小学、大寅镇中学、仪陇县中学、绵阳市南山中学,到重庆的西南大学,再到中科院自动化所,“一直盼着走出大山”的他已记不清有多少次因为现实的压力而觉得快扛不下去了,他的信念很简单:“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他在《致谢》的结尾中写道:“理想不伟大,只愿年过半百,归来仍是少年,希望还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不辜负这一生吃过的苦。最后如果还能做出点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这辈子就赚了。”


黄国平供职过的工作单位

在贫困地区,有黄国平老乡这种苦难经历的人不少,但是在他这样的环境下,还能成为中科院博士的就不多了。


他的成功,将为更多贫困家庭的莘莘学子点燃希望!并激励大家努力拼搏!战胜各种困难,成为新时代成功逆袭的典范!


朋友们:通往精英阶层的道路虽然曲折,但依然为我们打开!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给朋友

联系我们
办公室:0817-7216779
培训联络部:0817-6917337
邮 箱:sdela@sdela.org.cn
地 址:四川省仪陇县新政镇离堆大道四段21号
备案号 :蜀ICP备14030442号-1
备案号 :蜀ICP备14030442号-2
备案号 :蜀ICP备14030442号-3
川公网安备 511324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