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四川张思德干部学院!
革命老区四川仪陇县贫困原因、脱贫举措及党校助力于精准扶贫的浅思2019-01-03 14:24:24   来源:张思德干部学院    作者: 何绪德

实现全面小康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中国人民和全世界的庄严承诺,精准扶贫、让每一个困难群体摆脱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作为“两德故里”(朱德和张思德同志家乡)的仪陇县,是国务院确定的对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做出过特殊贡献的革命老根据地贫困县和秦巴山区国家新一轮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对这里贫困原因的分析、脱贫攻坚举措的探索以及发挥党校职能作用、助力于精准扶贫的思考,在全国革命老区贫困县推进脱贫攻坚的工作实践中,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供参考的现实意义。

“两德故里”仪陇贫困状况及原因分析

仪陇地处四川盆地东北、秦巴山南麓、嘉陵江中游,县域面积1789平方公里,辖57个乡镇、935个村(社区),总人口113万,属秦巴山区国定贫困县,是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和南充市委书记宋朝华脱贫攻坚的帮扶联系点。2014年,该县核定贫困村285个,贫困人口10.1万,贫困发生率为10.7%。面对贫困面宽量大程度深的客观现实,仪陇县委政府带领百万帅乡人民与贫困誓师宣战,经过不懈努力,到2016年底,已脱贫6.33万人、退出55个村,贫困发生率降到了4.1%;计划2017年再脱贫2.93万人,退出130个村,确保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不低于3300元,贫困群众不愁吃、不愁穿,并在住房安全、子女入学、医疗救助方面有保障,实现贫困县摘帽;规划在2018、2019年实施完善提升工程,确保贫困发生率不超过1%,实现贫困村、贫困人口全部退出贫困之列,整体脱贫,达到四川省委提出的让所有的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四个好”目标,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实现同步小康。

像仪陇一样的革命老区县(市区),全国近1400个。革命老区贫困,大多与这里的历史沿革、革命斗争、自然条件、地理区位、政策瓶颈、后天给养等因素有关。以仪陇县为例,这里的贫困原因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历史负债。战争年代,根据地青壮年为保家卫国,大多支边上前。战争使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劳动力资源受损,这是造成革命老区贫困的重要原因。仪陇在川陕苏区时期,4万人参加根据地斗争,平均每8个人就有一人参加红军、支援苏区。战争对人力资源的掠夺,需要3—5代人才能实现恢复,战后的这里自然失去搏击潮头的元气,难以与时俱进。因此,现阶段许多革命老区缺乏生机、暮气沉沉,从一定角度分析,这是历史在这里的负债,是老区贫困的主要原因。

二是区位劣势。交通状况是一个地方区位优劣的重要条件,老少边穷地区的交通往往都较落后,这是经济发展缓慢的先天缺陷。由于交通的不便致使老区区位改善困难,加之资源不优,各方面条件欠佳,离大中城市较远,虹吸效应差,当地及周边大企业少,依附效应不强,导致经济基础薄弱,这是革命老区发展的短板,是贫困的先天因素。

三是政策乏力。一个地方的贫困与这里长期缺乏优厚的政策支持有很大的关系。综观过去很多地方党委政府的项目安排和资金流向,由于受不合理的政绩考核制度影响,迫使地方执政者常常把资金与项目安排在交通比较便捷和上级领导眼球容易触及到的地方,使得基础条件好的地方常常锦上添花,老少边穷地区得到的政策支持往往杯水车薪,贫困地区和发达地区差距自然越来越大,这是贫困的体制怪圈。

四是开发滞后。虽然中央先后作出西部大开发和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重大决策,但从开发建设层面上看,对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的政策照顾和资金投入均远比发达地区滞后若干年。加之此前由于受体制机制等因素制约,贫困地区的地方政府在本级财力一时难于解决因长期贫困所形成的诸多老大难问题之时,也无力主动实施脱贫项目开发建设,致使贫困江山面貌依旧,这是贫困的动态成因。

五是动能不足。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与这里居住和生活的贫困群体极其有关。贫困户除外援不足、天灾人祸等客观原因外,自身主动发展愿望不足,缺乏自我脱贫内生动力的现象普遍存在,以懒致贫突出。加之政府对这样的贫困群体教育引导不够、帮扶不力,致使许多贫困群众思想保守、眼界短浅,没有自力更生、自助创业的主动性,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不高,宁愿苦熬、凭等靠要过日子,这是贫困的必然结果。

六是人才缺位。“群众富不富,关键看干部”,地方官员的精神状态、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决定着这里的面貌和经济发展水平。现在很多贫困地区的干部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开拓创新精神不强,干事创业激情不高,不善于主动研究制定老区脱贫攻坚和振兴发展方略,也不愿打破常规大手笔开发建设,加之现行责任目标考核不科学、走马灯式的频繁调换干部等体制弊端,导致干部执政短期行为突出,带领群众脱贫奔康的“领头羊”缺位,这是贫困的关键问题。

仪陇“四多”产业扶贫模式的实践探索

党中央作出脱贫攻坚战略部署以来,仪陇县遵循四川省委王东明书记“仪陇要争做全省脱贫攻坚的示范和标杆”的重要指示,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斩断穷根、脱贫奔康的治本之策,在认真做好宣传发动、政策引导、精准识别、到户规划、项目推进、群众教育、动态管理等常规工作的基础上,集中精力抓实产业扶贫这个工作重心,积极探索多业支撑、多方联动、多元投入、多重受益的“四多”产业扶贫模式,走出了一条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奔小康的新路子。

一是多业支撑。以因地制宜发展柑橘、食用菌、脆红李、生猪、蛋鸡等立村到户产业为抓手,按照“串线成片、整村推进、不漏一户”的思路科学规划,大力建设脱贫奔康产业园,实现产业家家覆盖、户户受益。

二是多方联动。坚持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指导原则,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业主大户+贫困户”等多种方式,引进浙江中味、广东温氏、陕西海升、四川鑫稞等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贫困户为会员,联姻带动贫困群体脱贫致富。

三是多元投入。推行财政扶持、金融贷款、工商资本注入“三轮驱动”和民间投入相结合的多元投融资办法,整合、壮大扶贫产业发展资金总量,为贫困群众的产业项目注入源源活水,确保产业发展后续供给有力。

四是多重受益。积极探索产业收益分配新模式,帮助贫困群众与企业或业主建立经营收入、劳务收入、租金收入和固定分股、保底分红、效益分成的“三收三分”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体稳定长效脱贫。

为保证“四多”产业扶贫模式落地生根、尽快见效,仪陇县按照“坚持问题导向,深入精准识别;加强力量整合,强化结对帮扶;立足长效脱贫,加快产业发展;严格督查考核,倒逼工作落实”的基本要求,村村挂起“作战图”,层层签订“军令状”,锁定脱贫目标,鼓励先行先试,涌现出了新政镇安溪潮村、马鞍镇险岩村、日兴镇黎明村、赛金镇潮水坝村等一大批成效喜人的示范典型。目前,“四多”产业扶贫模式正在仪陇全县广泛推行,进展顺利。

县级党校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基本作为

仪陇县委党校精准扶贫联系日兴镇,所帮扶的黎明村是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的联系点,县委党校按照“做示范、树标杆、创特色、出经验”的工作要求,选派了一名副校长作驻村工作队长、一名年轻有为的中层干部任第一书记、一名研究生学历的骨干讲师作驻村干部,坚持长期驻村开展工作,并落实了驻村帮扶责任制。根据开展工作的实际,我们认为县级党校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应该在以下六个方面有所作为:

一是抓培训,职志传道。充分发挥党校教育培训的职能优势,对各级干部和扶贫工作人员加大培训力度,组织帮扶干部和村民代表学习研讨、参观考察、外出取经、开拓眼见,帮助厘清思路、搞好规划、明确举措。

二是搞宣讲,服务中心。开办“流动党校”“农民夜校”,开展扶贫政策宣讲、咨询,以群众会、小组会、坝坝会、入户座谈交心谈心、编排文艺节目、组织村民参与脱贫攻坚宣传演出等方式,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做好群众思想工作。

三是出点子,当好参谋。发挥党校智囊团作用,围绕上级有关精准扶贫的决策部署,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课题研究,形成有针对性的调研报告,为党委政府制定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和帮助,在理论资政上当好参谋助手。

四是重引导,授之以渔。坚持扶贫先扶志,把握精神脱贫和技能培训两个重点,提高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的能力和自信心,引导其自我脱贫致富。扶贫扶志,远比给钱物难度大,但一旦把志气扶起来,就远比给钱给物成效大。

五是办实事,躬身亲为。党校干部要帮助贫困户疏通各环节关系,兑现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要经常深入所帮扶贫困户了解所思所盼所需所求,本着“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盼望什么,帮助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力所能及地为帮扶贫困户办实事。

六是做协调,兼顾各方。党校非经济部门,既无项目又无宽余资金,要为所帮扶的贫困村、贫困户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就需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做好有关方面协调工作。要努力凝聚多方力量,主动会商有关部门扶贫资金安排,统筹兼顾项目实施,共同完成好目标任务。

综上,各级党校作为党委工作的重要部门,都要在脱贫攻坚大潮中自觉增强大局意识、中心意识和服务意识,只有发挥好自身的职能优势,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风采,努力在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中建树业绩、有所作为。

革命老区摆脱贫困的理性思考与建议

而今,革命老区十分贫困与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存在极大的反差,这不得不令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面壁深思。站在历史循环陷阱和道德反哺效应两个方面思考,我们对开发建设好革命老区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要加倍补偿。革命老区人民曾经用鲜血和生命才换来了民族的独立解放,在国家强大、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当今,理应把革命老区的建设发展摆上重要位置,在各个方面给予特殊关爱和大力扶持,以此补偿历史欠账。

二要政策特惠。对老区的脱贫帮扶,国家应给予特别优厚的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在顶层设计上,中央应采取强有力举措,责成各级各地举各方之力全力加快老区建设发展。

三要统筹规划:要在国家层面通过每个五年计划的制定,把革命老区建设发展纳入国家和区域发展总体规划,至少应以省市为单位实施统筹,注重区位分布和区域特点,以不同模式因地制宜打造产业靓点,夯实老区长足发展基础。

四要长期发力:革命老区脱贫奔康任重道远,不能像完成阶段性突击工作那样一蹴而就、事过收兵。对老区的建设发展需要有法定的战略方案和刚性的工作部署,实施中务必责成各级各地一届接一届持续发力,与时俱进强力推进。

五要人才激励:人是决定性的因素,老区建设“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一是老区建设发展的“领头羊”必须德才兼优,而且必须任期目标明确、责任具体;二是必须帮助老区人民解放思想、拓宽视野,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其产生自立自强的内生动力。要建立老区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激励机制,形成推动老区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总之,革命老区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贡献无法用数量来计算,革命老区特殊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也无需赘述。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无论是党中央国务院,还是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给予革命老区再多再大再优厚的政策,不管怎么讲都不为过,因为对革命老区的重视和对老区人民的礼遇与厚爱,符合国家利益、人民期盼和历史发展需要!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给朋友

联系我们
办公室:0817-7216779
培训联络部:0817-6917337
邮 箱:sdela@sdela.org.cn
地 址:四川省仪陇县新政镇离堆大道四段21号
备案号 :蜀ICP备14030442号-1
备案号 :蜀ICP备14030442号-2
备案号 :蜀ICP备14030442号-3
川公网安备 511324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