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仪陇实证研究
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崛起于世界的胜利宣言,实现全面小康这一目标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本条件,脱贫奔康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中国人民和全世界的庄严承诺,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是各级党政精准扶贫的工作重点。仪陇是国务院确定的为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独立解放作出过特殊贡献的革命老区贫困县,仪陇的脱贫攻坚备受中央、省、市领导的关心和牵挂。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力决战脱贫奔康的大会战中,“两德故里”(朱德、张思德家乡四川省仪陇县)百万帅乡人民以只争朝夕、时不我怠的雄心和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壮志聚力脱贫摘帽,誓师决战全胜,创造了黎明、安溪潮、险岩、雷家坝等若干个精准脱贫示范样板,形成了可供借鉴,值得推广的革命老区精准扶贫的仪陇经验。 通过实地挖掘精准扶贫的仪陇经验,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经验总结和科学研判,形成推动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经验材料,在各个革命老区贫困县推进脱贫攻坚的工作实践中,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供参考的现实意义。为促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健康发展,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革命老区贫困县脱贫攻坚的现状及使命 (一)、仪陇贫困现状:仪陇是朱德元帅和张思德同志的故乡,是国务院确定的对中国革命做出特殊贡献的革命老区县和秦巴山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幅员面积1788平方公里,辖57个乡镇、935个村(社区),总人口113万。2014年,全县锁定贫困村285个、贫困人口10.1万人,贫困发生率10.7%,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过程中,面对贫困面宽量大程度深的客观现实,仪陇县委政府带领百万帅乡人民与贫困誓师宣战,经过不懈努力,截至2016年底,已脱贫6.33万人,退出贫困村55个,贫困发生率降低至4.1%;截止目前还有贫困村230个,贫困人口3.77万人;计划2017年脱贫2.93万人,退出贫困村130个,贫困发生率降至0.91%。 (二)、脱贫攻坚的使命:2017年是脱贫攻坚关键一年,也是啃硬骨头和脱贫攻坚的冲刺时期,要使仪陇县的脱贫攻坚脱贫摘帽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必须切实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以户脱贫为基础,做到五个保障。一是让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启动4309户14034人易地扶贫搬迁和9980户危房改造。二是政策兜底促保障。对不能达标的低保兜底的贫困户进行全额补差,实现两线合一。三是让贫困户家中的入学子女教育有保障。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无一例因贫辍学。四是医疗卫生有保障。确保贫困户县域内住院报销比例达到90%;按150元/人•年的标准为58122名贫困群众代缴了医疗保险,确保每一个贫困群众医疗有保障。五是做到稳定增收有保障。多方面全方位帮助贫困户增加家庭收入。 (2)以村退出为抓手,做到五个达标。一是完成通村硬化路达标。全县计划新建通村水泥路479公里,彻底解决96个村硬化路未达标状况和130个拟退出贫困村道路新建。二是宽带网络达标。在今年计划退出的130个贫困村中,完成贫困村宽带网络维护新建。三是文化室达标。采取维修与新建相结合的方式解决74个村文化室硬件达标。四是卫生室达标。对25个村卫生室进行简易维修及功能改造,对新建的48个卫生室进行了场平工作,对285个贫困村村医进行了3次集中培训。五是集体经济要达标。对脱贫村的集体经济要求要达标。 (3)以县摘帽为目标,抓住三个关键。关键一:紧盯“一低”目标,调增减贫任务。做到“漏评率和贫困发生率之和必须低于3%”的要求,将原脱贫20800人的年度减贫计划调整为29341人,调增8541人,预计年末贫困发生率将降至0.91%。关键二:紧扣“三有”任务,加快硬件建设。全面启动未达标“三有”建设任务。关键三:争取做到“四个好”,即让老百姓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以上几点作为我们打赢脱贫攻坚实现全面摘帽的重要使命。 二、“两德”故里仪陇县精准扶贫工作的特点 当前,仪陇县已进入脱贫摘帽工作擂鼓冲刺、全面总攻的关键时期,脱贫减贫、项目推进、精准帮扶工作面宽量大,从而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形成了具有仪陇工作特点的扶贫工作方法: (一)领导高度重视,摘帽决心之大,全县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众志成城决战决胜,奋力夺取脱贫摘帽最后胜利 (1)全县统一思想,组建强大脱贫班子 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其他县级领导为副组长和成员的脱贫攻坚班子,由26名县级领导分片区全程包干负责,形成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每周定时学习上级扶贫政策和规章制度,按时按质把扶贫政策传达到每位帮扶职责人,各片区汇报帮扶情况和成效,同时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 (2)落实具体分工,全县掀起“万人帮万户”下到基层 全县所有县级领导、乡镇和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都有扶贫任务,实行“万人帮万户”。所有党员干部不论职位高低、不分分内分外,全部冲在一线、压在一线、干在一线,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一场人山人海、白天黑夜、轰轰烈烈的脱贫高潮,拿出革命+拼命的劲头。各级各部门集中优势兵力,重心全面下移发起最后冲刺。党政部门除了信访维稳、安全生产、三场攻坚战拉练准备工作以外,其他工作如与脱贫摘帽工作发生冲突,一律服从脱贫摘帽;政法部门和学校、医院要把脱贫攻坚放到与业务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除做好结对帮扶工作以外,还要抽派作风硬、能吃苦、肯干事的精兵强将组建驻村工作组常驻乡镇、村开展帮扶工作。 全县上下全力以赴。在扶贫各项工作中做到实打实、硬抵硬,不能有半点投机取巧、侥幸过关的幻想。各级扶贫干部心无旁骛、尽心竭力做扶贫工作。 (二)大势宣传扶贫政策做到家喻户晓,入户摸底做到心中有数 全县通过各种传媒载体大势宣传扶贫政策,同时还用文化下乡的方式把扶贫政策编入戏剧、小品、说唱等文艺节目中送到村社,让老百姓通过看文艺节目的方式了解学习国家的扶贫帮扶政策。驻村工作组和帮扶责任人进村入户通过拉家常和调查问卷等多种方式了解村情民意,做到对走访的村户了如指掌心中有数。从而为精准识别和帮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精准帮扶落到“实”,帮扶思路立足“新” 很多帮扶单位都面临人少事多、帮扶对象村户量大的情况,不少单位要帮扶好几个村镇。经县委研究决定,规定县级领导帮扶6户、科级领导帮扶5户、一般干部帮扶4户、教职员工和医护人员帮扶2户;帮扶责任人每月入户不少于2次;所有帮扶单位面临繁重的帮扶任务,压力重于泰山。但他们不畏困难,基本实行“5+2、白+黑”工作法,抓住重点,工作落到“实”。“一实”为切实做到帮扶对象精准识别。今年3、4月份,仪陇县对精准贫困人口再次进行了“回头看”,对“四有”人员进行清退,对应该纳入的及时纳入。对替换进入的贫困人口及时规划帮扶措施,让贫困户本人知晓帮扶责任人、帮扶措施、脱贫年度等情况。“二实”为确保帮扶力量落到实处,全县将帮扶责任人全部调整为公职人员,做到帮扶责任人清楚帮扶对象的基本信息。切实做到贫困户户籍信息、系统信息和家庭实际情况三统一;针对致贫原因,因地制宜制定帮扶措施;充分尊重贫困户的意愿,做到精准施策、科学合理;按要求入户开展帮扶活动,确保帮扶成效得到贫困户认可,让群众对帮扶工作“非常满意”;建好帮扶工作台账,确保帮扶卡、扶贫手册、系统数据完全一致。 思路决定出路。要确保脱贫攻坚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先要引导老百姓改变思路,改变贫困落后的思想,扶起他们的志气,才能从内心想脱贫,行动上才能干出脱贫的样子。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仪陇县按照省委书记王东明同志“争做全省脱贫攻坚的示范和标准”的重要指示,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百姓增收斩断穷根、脱贫奔康的根本之策,有效探索出“公司+合作社+贫困户”、“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业主大户+贫困户”等产业扶贫模式。此外,还应切实利用金融扶贫,让贫困户通过贷款入股分红、国家贴息减轻农户的经济困难等联结机制,使“输血”的模式变成“造血”的功能让贫困户受益,确保贫困群众稳定长效增收脱贫。 (四)整合多方资源促合力,确保扶贫见实效 仪陇县县、镇、村各级始终把扶贫帮扶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整合各方资源要素,确保各贫困村扶贫帮扶工作取得实效。 我县是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和南充市委书记宋朝华脱贫攻坚的帮扶联系点。以仪陇县日兴镇黎明村为例,该村为县委党校帮扶村同时也是省委书记王东明的联系点,是省发改委、省人民医院、省邮政总公司、省委办公厅几家省级单位帮扶村,几家省级单位精准扶贫领导小组多次在村现场研究黎明村脱贫帮扶工作,主动与地方相关部门对接,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省委先后派出干部100余人次,分处室与贫困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入户帮助完善帮扶措施并积极发挥纽带作用,统一帮扶标准,完善帮扶措施。省委开展“百日攻坚”行动后,省委办公厅第一时间组织干部职工30余人深入黎明村入户走访调查,聚焦“户脱贫、村出列”目标,帮助协调解决具体困难。同时相关帮扶单位还根据实际情况发挥自身优势,落实项目和资金进行帮扶。如:省人民医院组织大型医疗队在黎明村开展义诊活动并在村建立远程医疗设备;省邮政公司在村发展电商平台捐赠物资等。 吸引外力谋发展。仪陇县先后引进广东温氏、陕西海升、浙江中味等农业龙头企业,发展适合本地致富增收产业项目,切实让当地百姓致富增收,确保脱贫攻坚工作见实效。 (五)扶贫到户重民生,优质调研引决策,群众教育引导不停步 在帮扶贫困村建立便民服务代办站,发放“便民服务连心卡”,落实村干部轮流坐班和定期值班制度,对低保、医保、建房等8大类事项实行一站式代办。针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提供上门服务,有效打通“最后一公里”。 搭建爱心桥梁,开通“帮扶村乡亲”微信群,加强和外出务工人员联系,第一时间在线接受咨询、受理事务、答疑解惑。省内外高校多次组织志愿者和师生到仪陇进行调研,在寒暑假期间,北京理工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组织多批次志愿服务队到仪陇进行调研,撰写调研报告,为领导做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群众认可是脱贫攻坚最终的落脚点。抓好群众教育既是提高群众素质、实现“四个好”的需要,也是顺利通过检查验收、脱贫摘帽的迫切要求。今年,仪陇县在全县所有村(包括非贫困村)中开展“三大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教育引导的方式培育群众的感恩意识、遵纪守法观念和良好生活习惯。责任要更加落实,县委政法委、宣传部、党校等相关部门制定细化方案,牵头指导好活动开展;各乡镇党委、帮扶部门高度重视群众教育工作,抓好工作统筹和安排布置;五个一帮扶力量、结对帮扶责任人要坚持把群众教育作为日常工作抓在手上,加强群众的政策宣讲(包括贫困户及非贫困户),提高政策知晓度,如医疗卫生、教育、民政、住房保障等。 (六)严格督查考核,倒逼工作落实 针对各帮扶单位和帮扶责任人,仪陇县党委政府还坚持“以督查促进度、以督查保质量、以督查强保障”的督查考核原则,建立“责任包干、限期整改、定时回访、责任倒查”的督查考核机制。一是实行包干到片。全县成立11个片区督导组,组长由县级部门分管领导和业务骨干担任,为督导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直接对指挥部和片区包片县级领导负责,督导组成员在该片区内第一书记库中随机抽取。从大面积、突击性督查向抓重点、常态化督查转变,提高督查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二是坚持督导到月。在全县督导总方案的基础上,县脱贫攻坚指挥部每月1日前,结合当前工作重点及摘帽风险点,制定出当月督导方案,细化督导内容,进一步提升督导实效。三是逗硬问责到人。指挥部办公室成立问责问效组,严肃处理督导组反映的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人和事,同时严肃处理督查不认真、走过场的督导组成员。让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三、省市主要领导对口帮扶仪陇的标杆作用与示范效应 (一)标杆作用: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省委书记王东明定点联系仪陇,作出了“仪陇脱贫攻坚要走在前列,作出示范”的重要指示,市委、市政府向仪陇下达了脱贫摘帽全省“争第一保前五”的攻坚目标。涌现出了如新政镇安溪潮村、马鞍镇险岩村、日兴镇黎明村、赛金镇潮水坝村等一大批先行先试的典范。自2017年1月至今王东明书记先后3次到仪陇视察脱贫攻坚情况,对仪陇的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领导的高度重视对仪陇的脱贫攻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是体现了领导对革命老区人民的重视和关怀,表现出领导下基层并切实落实国家扶贫政策,二是多方联动大家一起关心革命老区脱贫攻坚,上级政府多个部门积极主动引进广东温氏、陕西海升、浙江中味等农业龙头企业,为仪陇的脱贫攻坚注入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和先进的思想意识。 (二)示范效应: 仪陇的脱贫攻坚在基础建设、产业发展、群众教育起到了示范作用。 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民生保障的坚强支撑,是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仪陇绝大多数贫困地区都地处偏远,区位不优,交通滞后,农林水利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信息网络差,发展也缓慢。人畜混居的简陋住宿、存在安全隐患的饮水问题、教育配套的不均衡、往返数小时的小学上学路等情况在贫困地区并不少见。可以说,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是制约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仪陇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把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放在第一位,统筹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优先解决路、水、电、信息网络等问题,全力增强基础设施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对贫困户住房实施易地搬迁和“三建五改”,着力改变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基本条件和人居环境。 产业发展。针对群众“创业路径少,持续增收难”的问题,结合仪陇县情实际,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引进龙头企业,发展脱贫产业。新增22个县级示范村,130个脱贫攻坚产业园。培育业主大户、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引进海升、温氏集团等龙头企业,打造归雁经济产业园和电商孵化中心,抓实产业发展载体,积极引导贫困户发展家庭种养业,开展技能培训,支持贫困户就业、创业,解决近期脱贫问题;出台相应激励政策,引导龙头企业(业主大户)与贫困户结成利益共同体,深化和创新“三收三分”(劳务收入、租金收入、经营收入,固定分红、效益分成、保底分红)利益联结机制,做到长效增收,脱贫致富。 群众教育。坚持扶贫先扶志,狠抓精神脱贫和技能培训两个重点,提高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的能力和自信心,引导其自我脱贫致富。扶贫扶志,远比给钱物难度大,但一旦把志气扶起来,就远比给钱给物成效大,结合农民夜校和“三大教育”开展群众教育活动,具有示范效益。 这一系列的具体措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让人们更加有信心和力量撸起袖子加油干,打赢脱贫攻坚战。 四、仪陇人民自强不息、自主脱贫、不甘落后、勇于向前所表现出来的老区精神 像仪陇一样的革命老区县(市区),全国近1400个。革命老区贫困,大多与这里的历史沿革、革命斗争、自然条件、地理区位、政策瓶颈、后天给养等因素有关。但是仪陇老区人民克服以上多种困难,经过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勤俭节约、不甘落后、勇于向前、开拓进取的不懈努力达到让群众丰衣足食、自主脱贫。大力弘扬革命老区精神、全面推动脱贫攻坚、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努力发展经济,争取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全胜,让仪陇人民早日脱贫奔康。 (1)帮扶领导、帮扶责任人克服困难不畏艰苦深入群众 帮扶领导和帮扶责任人吃住在村,帮扶领导把办公室迁入村委会现场办公指挥脱贫攻坚,主动协调各级部门,规划产业实施,推动基础建设,落实各项扶贫政策以使脱贫工作落到实处,帮扶责任人入户为贫困户规划发展,帮助发展生产,解决生活生产具体困难,农技人员不畏严寒酷暑和脏乱臭的实际情况下到田间地头,进入农家圈舍,为老百姓庄稼、家禽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为了让老百姓了解更多的国家扶贫政策、法律法规、生产技能、农技技术并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帮扶领导和帮扶责任人把“农民夜校”办到农家的院坝里,每月一个主题、每季一次讨论,让干部、党员、群众人人都来讲,又相互“扯”,用群众教育群众,用身边人引导群众。 (2)老区人民和贫困户不甘落后、勇于向前、开拓进取、勤俭节约,向前发展 老区人民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帮扶责任人的帮助和引导下,思想改变了,干事脱贫的干劲更足了。好的理想鼓舞着老区人民共创富足、文明的新生活。经过对他们的思想引导和培训学习,人们不甘落后、勇于向前、开拓进取心更强了,彻底改变了原来自身主动发展愿望不足、缺乏自我脱贫内生动力的现象。思想保守、眼界短浅,没有自力更生、自助创业的主动性,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不高,宁愿苦熬、凭等靠要过日子好吃懒做的部分村民也有了明显的改变,变得勤奋起来。群众体现出来的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明显增多的现象对脱贫攻坚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在革命老区精神的鼓舞下,他们不畏天晴下雨,顶着烈日和大雨抢工期抢时间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为了与时间赛跑把季节作物收种下去,起早摸黑,有时忙得都顾不上吃饭。 五、革命老区贫困县脱贫攻坚的仪陇实证,对推动面上精准扶贫工作的启示。 (一)扶贫先扶志,激发内生动力,思想教育引领工作要作为长效机制来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的理解,扶贫不是慈善救济,要确保贫困群众持续增收、长效脱贫,重在激发内生动力,关键之举也在激发内生动力,真正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一要尊重扶贫对象的主体地位。贫困群众是扶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扶贫的根本出路是增强贫困群众的“造血”能力,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要引导和促进所有能劳动的人自力更生,就业创业,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二要发挥基层群众的首创精神。“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我们要扎实开展好群众主题教育,引导贫困对象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支持他们积极探索,为他们创造各显身手的环境和条件。三要振奋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的精神风貌。扶贫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人穷志不能短,没有脱贫志向,再多扶贫资金也只能管一时、不能管长久。围绕东明书记争做“脱贫致富的带头人、遵纪守法的老实人、新风正气的引路人”的要求,大力开展“遵法守法、习惯养成、感恩奋进”三大主题教育,通过专家进村辅导学、干部入户帮助学、身边典型激励学、新老媒体带动学、村校互动同步学的“五学”活动,增强教育实效。坚持每季度评选5类示范户(遵纪守法户、孝老爱幼户、热心公益户、勤劳致富户、环境优美户)和5类示范群众(好公婆、好媳妇、好妯娌、好夫妻、好干部),在正面引导和互评互比中,引导群众形成良好风尚。组织开展“送法进村”普法宣传活动,向群众宣传法治理念、讲解法律知识,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法律援助,逐步提高村民法律意识。坚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指导扶贫开发,弘扬艰苦奋斗精神,丰富贫困地区文化活动,加强贫困地区社会建设。 (二)制定规划,做到实事求是,抓重点,做实做细 摸清情况,要清楚缺什么帮什么,弱什么就补什么,要对每个镇、村、户贫困情况有底,对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汇总基本资料,在此基础上,要实行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制定出每个村、每户的具体的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使帮扶工作有目标、有规划、有步骤、有措施。再具体的分配到每位帮扶责任人,让每位帮扶人明白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对帮扶工作的开展要求每位责任人必须做实做细,同时对帮扶职责单位和责任人实行不定期督查和严格的考核。 (三)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脱贫攻坚缺不了产业培育,实现致富增收 基础设施是民生保障的坚强支撑,是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平台。但是,仪陇绝大多数贫困地区都地处偏远,区位不优、交通滞后,农林水利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信息网络发展缓慢。高山上的“悬崖村”、深谷中的“桃花源”不时见诸报端,人畜混居的简陋住宿、往返数小时的小学上学路在贫困地区并不少见,“通讯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治安基本靠狗”绝非仅仅是艺术。可以说,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是制约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短板中的短板。因此,我认为,必须把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放在第一位,统筹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优先解决路、水、电、信息网络等问题,全力增强基础设施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着力改变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基本条件。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扶贫对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打赢脱贫攻坚战,就是要通过各种政策和措施千方百计增加贫困户收入实行致富增收,增收的主要手段要落脚在产业上。没有产业支撑的脱贫致富,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不可持续的。因此,我认为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务必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引领群众精准脱贫,把扶贫方式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当然,产业发展也不能盲目,过去全国各地都做了许多尝试,有很多成功典型,也有很多失败案例,我认为问题主要出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产业选择上,东施效颦,照抄照搬,没有因地制宜,以致难以带动群众增收,有的甚至做成了失败产业。另一方面是产业经营上,多为个体散户经营,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已经难以应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个体农户经营的产业很难在市场中立足,更难保持长久稳定的收益。因此,在产业发展上要有大思维、大眼界、大格局,紧盯一流和前沿,瞄准潮流和高端,对焦消费和市场,全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敢于探索创新,敢于做实标准,敢于引领发展,促进三次产业深度融合,促进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致富。 (四)选派优秀领路人 选派有农村基层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做第一书记,起到好的领导作用,组建强有力的驻村工作队,坚持长期驻村开展工作,并落实驻村帮扶责任制,与所联系的乡镇实现扶贫工作无缝对接,使各项工作抓在手上,落到实处。 总之,要做到脱贫摘帽,必须内外因同时起作用,光靠国家的扶贫政策和政府工作人员的扶贫举措等这一系列外因是脱不了贫的,还必须依靠内因贫困户本身的不断努力,发奋图强,结合自身的客观实际,联系国家的扶贫政策和帮扶人的帮扶规划措施一同发家致富。这样才能实现革命老区的脱贫摘帽。 作者:何绪德 邓熠 杨全 田景耀 沈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