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四川张思德干部学院!
张思德精神的现实意义2018-07-23 14:50:30   来源:张思德干部学院    作者: 唐茂军 …

【摘要】 张思德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一笔非常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在当前形势下,我们重温、研究并弘扬张思德精神,特别是在当前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张思德精神 群众路线 宗旨意识

1944年9月8日,党中央主席毛泽东同志发表重要讲话,他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不同……为人们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毛主席这篇字字铿锵、句句千钧的重要讲话,就是《为人民服务》这篇划时代的光辉著作,而毛主席口中“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的同志就是张思德。

张思德生于1915年4月21日,仪陇县六合场(今思德乡)韩家湾村人。1933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4年9月5日,在陕北深山窑洞执行烧木炭任务时光荣牺牲,年仅29岁。张思德在他11年从军生涯中,爬过雪山、草地,烧过木炭,当过班长,最后牺牲在平凡的岗位上。但是平凡中见伟大,张思德用他平凡的一生,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影响了几个时代和几代人。继张思德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先后涌现了雷锋、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兰辉等各个时代的“张思德”。当前国外形势复杂多变,自然灾害频发;国内正处在改革开放攻坚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在这样的大形势下,我们重温、研究并弘扬张思德精神,特别是在当前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学习弘扬张思德精神,是坚定理想信念的需要

1933年9月,当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解放仪陇的时候,张思德欣喜万分,立即申请加入红军,当时的连长陆祯祥并没有批准,而是说“红军里有规定,先要看看你的表现,是否经得起实际斗争的考验”,让18岁的张思德先组织村里的青少年作宣传活动。张思德同志并没有因为参军请求被拒绝就放弃、动摇,而是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加入红军。除了认真动员青年参加宣传活动,还在成立少先队时,担任队长,和队员一起,为苏维埃和红军站岗放哨,智擒3个转移财物的地主,查出一个隐藏100个银元、100多两鸦片烟的劣绅。为了侦察一个逃亡地主的去向,他爬山越岭,熬更守夜,查遍了附近的村户,终于把他缉拿归案。当地主拿出银元收买他,向他求饶,他丝毫不为坏人所利诱,一脚将银元踢到水田,将地主捉拿住,送到乡苏维埃处理。虽然张思德多次受到表扬,但是却愈加谦逊,踏踏实实做好组织交代的事务。1933年10月,张思德终于通过实际斗争的考验,成为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正是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成就了张思德同志的红军梦;正是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铸就了一批批前赴后继、勇于奉献的革命战士。可以说,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不会有今天的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有个形象的比喻:“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他反复强调,“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坚定的信念是党员干部站稳政治立场、抵御各种诱惑的决定性因素。

张思德同志虽然离开我们已70年,但是他身上所体现的坚定的理想信念,依然可以作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楷模、学习的榜样。党中央要求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张思德同志就是这面镜子。对照这面镜子,我们队伍中一部分同志理想信念动摇,思想麻木空虚,精神世界充斥着贪婪与懒惰,离“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誓言渐行渐远。还有一部分同志没有经受住糖衣炮弹的考验,沉溺于灯红酒绿之所,大搞权钱交易,最终身陷囹圄,为人民唾弃。“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在当前这个时刻,深挖张思德精神内在价值,把张思德同志作为“镜子”,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学习弘扬张思德精神,是牢筑宗旨意识的需要

为人民服务是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同志首先提出的,邓小平同志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他更明确地指出,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应当成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标准。党章中也明确指出,“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

张思德同志的一生,最大的闪光点就在于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警卫连当班长时,战士疲劳了,他就帮着站岗执勤;行军到达宿营地时,他放下背包,就主动捡柴烧水给战士们洗脚;在南泥湾开荒生产期间,他和战士们在临时搭建的三角棚夜宿,一遇到山雨骤发、棚顶漏雨,他就把自己的被单拿出来盖在棚顶遮雨。夏天,山野蚊子多,战士们睡不好觉,他白天抽时间砍来苦蒿、臭茅草、陈艾等晒干,晚上用来烟熏蚊虫,让大家休息好。在任通信班长时,一天他送信归来,在路上看见一位老大娘吃力地背着柴火下山,他急忙走上前去,接过柴火帮老大娘扛回家,还把自己的干娘送给老大娘充饥。甚至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心里依然想着他人。由于大雨初霁,土质松软,张思德和战友小白正在挖的窑洞突然坍塌,他使尽全身最后一点力气,把这名战士推出窑外,自己却被埋在窑内,献出宝贵的生命。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毛主席亲笔挽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就是对张思德短暂而伟大的一生最好的诠释。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而我们现在坐办公室多,下基层调研少,出台文件政策多,执行力度和效果监管少,这样怎么能为老百姓服好务,这样怎么能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根本原因在于群众观念淡薄,脱离疏远了群众,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牢固,思想上没有深刻理解“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行动上没有像张思德同志一样,做到始终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始终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张思德身上最深刻、最显著的符号是奉献,只讲付出,不讲索取,为了人民的利益可以牺牲一切。这种精神境界正是我们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只有将自觉学习弘扬张思德精神作为我们工作办事的行动指南,融入到我们骨子里去,才能更好践行党的宗旨。

三、学习弘扬张思德精神,是坚持求真务实的需要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今天的中国需要更多像张思德一样的实干家。1944年夏天,中央警备团决定从内卫班抽调部分同志到延安城北70华里的安塞县楼坪乡石峡峪村的深山中烧制机关寒冬烤火的木炭。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都争着要去,领导知道张思德烧过木炭,就指派他带领4位同志负责烧炭。7月的一天,张思德带领警卫战士背着行李,带着锯子、斧头来到了石峡峪村。他先和战友用镢头、铁锹简单挖了两个小窑洞,作安身之地。然后张思德把战士分成两组,一组负责挖炭窑,一组砍伐青冈树备料。他说:“我们进山后,家里的同志可就忙了。我们要加油干,争取多烧木炭,早日完成任务,向毛主席报喜。”他的话不多,却说到了大家的心坎里。大家都决心好好干,创造出优异成绩,让毛主席高兴。烧窑是个技术活儿,火要烧得均匀,压火要恰到好处。压火早了,烧出来的是“生头”,劳而无功;压火迟了,木炭会变成灰烬,前功尽弃。为了掌握火候,张思德吃住都在窑边,晚上也要起来几次,爬上窑顶观察烟色,判断火候。

当地群众烧一窑木炭,一般要10天左右。为了抢时间多烧几窑,张思德和大家就在压火后木炭尚未完全冷却时出窑,把烧炭周期缩短为7天。出窑时窑内温度很高,里边活像一座焚化炉,有的木炭上还有火星儿,烤得人脸皮发痛,大汗淋漓。那时没有任何防护用品,连起码的手套都没有。人要爬进去,将木炭一根一根地传出来,外边人的再接应晾上。进去一次,人就闷热得好像要脱一层皮。这种最脏最苦的活儿,张思德总是抢在最前面。在他的带动下,同志们废寝忘食,日夜苦战,一个多月就烧了5万多斤优质木炭,提前超额完成了任务。

张思德精神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平凡之中彰显伟大,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烧炭是件在再平凡不过的事,但是他坚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组织安排就认真干,不计报酬,不辞辛劳,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烧炭的工作上尽职尽责,体现人生价值,直到生命尽头。

无论职位高低,把自己的事情做扎实,把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落实好,就是最大的实干。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扬张思德同志实干精神,心系群众、埋头实干,不图虚名,不务虚功,力戒高谈阔论,跳出“文山会海”,不搞盲目攀比,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习总书记指出,“多做一些雪中送炭、急人之困的工作,少做些锦上添花、花上垒花的虚功”。无论事大事小,只要群众有需要,就应当有始有终,善做善成,“积跬步以至千里”,取得实效。

四、学习弘扬张思德精神,是传承艰苦奋斗光荣传统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改进工作作风,各项工作都很重要,但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张思德精神与艰苦奋斗精神是高度契合的,张思德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保持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他从不贪图享乐,单衣和袜子都打满了补钉,却把每月的津贴积攒起来,用于帮助解决他人困难。他长期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身边工作,但从无非分之想,总是吃苦耐劳,努力工作,直至牺牲。一次部队发新鞋时,张思德不愿去领。他说:“边区人民还很穷困,我会打草鞋,自己少领一双,就可为人民减轻做一双鞋的负担。”一年冬天,部队正发棉衣,他却说:“我的棉衣补一下还可以再穿两年,我不领了。”

今天,学习弘扬张思德精神是我们抵御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侵蚀,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关键。“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能不能坚守艰苦奋斗精神,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近年来,一些党政机关讲排场、比阔气、奢侈浪费现象时有发生,部分领导干部认为艰苦奋斗精神是过去战争年代和艰苦岁月提出的特殊要求,现在条件和环境改变了,再提倡这个就不合时宜了;有的干部认为是否艰苦朴素是个人生活的小事,吃点、喝点、玩点无碍大局,没有必要看得那么重,要求得那么严;还有的认为,时下人们生活讲质量、吃穿讲档次,国家也提倡和鼓励消费,“慷慨花钱”是为国家经济建设做贡献。甚至当中央“八项规定”出台时,有的单位也抱着等一等、拖一拖、看一看的观望态度。

我们应当看到我们国家虽然目前GDP位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是我们人口基数大,底子薄,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这样的国情不允许坐享其成,奢侈浪费。聚沙成塔,积少成多,铺张浪费给国家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远的如我国历史上的夏、商、隋,都是亡于骄奢淫逸,近的如2010年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由于希腊长期高福利待遇,当经济危机袭来,政府提出降低福利待遇时,希腊人民强烈反对,甚至暴发示威游行,政府只有到处借债,最终爆发债务危机。因此,大量事实证明,一个国家民族如果安于享受,不思进取是没有前途和希望的。

当前,我们必须牢记“两个务必”,牢记习总书记的教导,大兴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良好作风,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市委“九项规定”和县委“七项规定”为切入点,大力宣扬张思德精神,保持先进纯洁的党风政风,弘扬健康进取的民风社风。

五、结语

张思德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却穿越时空,始终焕发着夺目光彩,无时不在鼓舞和激励着我们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前仆后继,攻坚克难。张思德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一样,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张思德精神就是群众路线“活”的载体,仪陇县作为张思德同志的家乡,应该主动积极深挖弘扬传承张思德精神,以成立张思德培训学院为契机,以“寻找身边的张思德”活动为切入点,做到深学、细照、笃行,一步一个脚印的做好各项工作,努力成为张思德式的好党员、好干部,创造出实实在在的业绩。

参考文献

[1]仪陇县红色文化研究会.红色仪陇[M].四川人民出版社,2014年1月1日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学习出版社&人们出版社,2014年6月第1版

[3]曾敏&李后强.弘扬张思德精神,做为民务实清廉的模范[N].光明日报,2013年9月8日(第007版)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给朋友

联系我们
办公室:0817-7216779
培训联络部:0817-6917337
邮 箱:sdela@sdela.org.cn
地 址:四川省仪陇县新政镇离堆大道四段21号
备案号 :蜀ICP备14030442号-1
备案号 :蜀ICP备14030442号-2
备案号 :蜀ICP备14030442号-3
川公网安备 511324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