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0年的光辉岁月见证了中国由弱小走向强大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70年的历史进程中不断书写波澜壮阔,绚丽多彩的壮美画卷,开辟了全新的、独具中国特色的民族复兴以及发展之路。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注重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将群众工作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石,全面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承诺,这也是中国共产党获得丰硕执政成果的重要原因。当前,中国正面临着高度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仍然需要深刻领悟为人民服务的内在价值,继往开来,在各项工作中更要充分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承诺。
关键词:70年 光辉历程 为人民服务 承诺
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共产党在70年的执政历程中,不断开拓进取,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以及社会发展规律的民族复兴之路。从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到与时俱进,科学发展;从一穷二白到CDP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从建国时期的448万名党员到今天拥有9000多万名党员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书写了气势磅礴、绚丽多彩的壮美画卷,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始终注重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将群众工作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石,全面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承诺,这也是中国共产党获得丰硕执政成果的重要原因。当前,中国正面临着高度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仍然需要深刻领悟为人民服务的内在价值;继往开来,在各项工作中更要充分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承诺。
一、70年的执政历史,时刻都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承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正所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一路走来,无论是建国初期经济困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偏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依靠群众、紧密联系群众,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一)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源起
“为人民服务”思想直接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为“绝大多数人”而不是“为少数人”“谋利益”的提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毛泽东承继了马克思、列宁群众史观的精华,在1943年正式提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目的在于提醒全体共产党人充分领悟群众路线的精髓。次年八月,毛泽东进行了人民服务的讲演,回顾了张思德同志的生平事迹,对其践行为人民服务承诺的思想品性给予高度赞扬。9月21日,延安《解放日报》首次刊登并发表了演讲内容,自那时起,为人民服务开始成为响彻党内外的口号。1945年党的七大对党章进行了调整,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被写入党章,并且将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概括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至此,为人民服务思想成为共产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成为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群众始终不变的庄严承诺和毕生追求。
(二)70年的执政历史充分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我们的党是为人民服务的。为人民服务,是党的一贯主张。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始终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公仆,是人民勤务员,执政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70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共领导人在新中国的执政实践中,始终信守和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承诺,为改善民生和解决重大民生问题进行了不懈探索和伟大实践。
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将马克思主义置于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以及背景之下,紧密贴合中国发展实际,指导中国人民进行长达数年的社会主义革命以及建设。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并明确了“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1954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由此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抗美援朝、土地革命、镇压反革命、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邓小平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全面设计并推动了改革开放新格局、新路线,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定位,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邓小平同志看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需要进行效果评价,其评价指标主要包含人民是否拥护、人民是否赞成、人民是否高兴以及人民是否答应等,并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1992年,邓小平对借助三个有利于进步阐述其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认为无论是党务工作还是经济建设,都需要将是否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工作评价的关键性指标,这是带领人民创在美好生活过程中必须明确的基本思想与原则。
江泽民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核心,无论是改革开放时期还是现代化建设时期,都充分融入了为人民服务思想,2002年,江泽民同志结合国际国内时局的实际情况,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要将维护最大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这既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巩固执政基础的内在要求。江泽民同时还强调,贯彻并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需要每一位基层党员或者党员干部树立发展思想以及与时俱进思想,这样才能保证党的发展不偏离初心,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
以胡锦涛同志作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系统剖析了民本思想,认为党的建设与发展都必须依赖于人民群众,这也是科学发展观以及以人为本思想的核心与关键,在其看来,应进一步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明确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强调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成果的获益者,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最核心的理解。十六届三种全会明确了涉及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问题,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以及任务等,并且规定改善民生成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习近平作为新一代领导集体核心,指出中国共产党执政是为了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幸福,认为中国共产党必须将人民置于最高地位,党内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人民群众开展,明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方略,脱贫攻坚、供给侧改革、大气污染防治、乡村振兴等战略部署,无一不是为了人民利益和幸福。从“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到十九大报告中,提及人民的次数超过200次、多次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再到“要永葆蓬勃朝气,永远做人民公仆、时代先锋、民族脊梁”、“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由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对群众路线的认识极为深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彰显了一个大国领袖的非凡战略眼光和博大为民胸怀。
执政70年,中国共产党始终围绕改善民生进行不懈努力,推动了我国民生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建国初期的温饱问题到基本实现总体小康,目前,中国共产党正在带领全面人民迈向全面小康。据相关资料显示,1978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规模超过7.7亿,而在2018年,这一数值仅为1660万人。并且在逐步在完善覆盖民生保障的法律体系,比如扩大社保覆盖人群以及提高保障标准等。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逐渐步入正轨,并向社会化、法律化和正规化的方向发展,现阶段,中国社会保障体系规模以及覆盖人数均居世界首位。我国的养老保险已基本实现全覆盖,覆盖率超过90%,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保险制度一定程度上为人民解决了“就医难”的问题,此外,我国就业增长量也取得了突出成就,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以及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规模分别突破9.25亿以及1.91亿人,此外,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规模超过2.3亿人,由此可见,中国民生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中国共产党与群众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三)70年来一代代共产党人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承诺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仅有50余位党员,然而经过革命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规模实现了突破式增长,现阶段,其461万个基层党组织分散在各个领域,拥有的党员总数已经突破9000万,党员规模的爆发式增长也见证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虽然国际时局充满着不稳定因素,而中国共产党仍然能从弱小走向强大,长青不老,焕发活力,因为我们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的各个时期,始终拥有一批批自愿为党和人民的利益牺牲一切的优秀共产人。70年来,一代代共产党人,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始终将人民服务的精神渗透至每一滴血液里。
建国后,面对满目疮痍的中国,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从零做起,艰苦奋斗,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共产党员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为社会主义建设注入强劲动力,广大人民群众深受感染和鼓舞。雷锋,始终将人民群众摆在首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代表与楷模;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还有掏粪工人时传祥、保持艰苦奋的优良传统的南京路上好八连、第一代钻井工人王进喜、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办事的谷文昌......他们立足岗位、无私奉献,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关切摆在首位,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承诺。
中国进入改革开放进程以后,共产党人积极突破固有思维的束缚,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中国的改革开放没有历史参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带来人民群众共同参与伟大历史进程,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优秀的先进个人,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以及党性原则,例如援藏干部孔繁森、岗位标兵李素丽、鞠躬尽瘁的榜样牛玉儒、基层民警邱娥国、缔造华西村“天下第一”的吴仁宝等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成为时代的楷模,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承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中国共产党人仍然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立足岗位,以自己的方式践行着一位共产党人的庄严誓言。据相关资料表明,2018年受表彰的党组织达到19万个,获得优秀共产党员殊荣的党员超过96.2万人。例如为人民谋福祉的廖俊波、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57个红手印留下的扶贫干部解良、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优秀共产党员黄文秀.......新时代的优秀共产党人以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谱写着为人民服务的壮丽诗篇。
二、面对现实,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深刻理解践行为人民服务承诺的重要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面对新的历史条件与时代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承诺,这样才能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进党的自身建设伟大工程、凝聚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一)为人民服务才能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如果自诩高明、脱离了人民,或者凌驾于人民之上,就必将被人民所抛弃。”现阶段,四大考验以及四大危险是给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一个警醒。在新的历史环境下,人民群众对党的认同已经开始用法理型认同以及利益认同取代最初的感情认同以及感恩认同。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相继出现了的干群关系紧张的情形,这为处理社会矛盾敲响了警钟。“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就是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只有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有效化解脱离群众的危险。从建党伊始,中国共产党就只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然而当党不再代表人民,人民不再支持他,他的灭亡就不可避免。苏共亡党亡国就是因为它已不再代表人民的利益。70年的执政经验启示我们:无论党执政的环境和历史方位怎样变化,我们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在前进的道路上,必须践行为人民服务承诺,从而使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
(二)为人民服务才能进一步推进党的自身建设伟大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的事业必须有坚强的党来领导。只要我们党把自身建设好、建设强,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一定能够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党只有加强自身建设与管理,才能从思想层面以及行动层面与人民群众保持高度一致。在改革进程中,不少领域开始反映出较为严重的腐败现象,腐败现象对人民群众利益以及党的威严造成严重损坏,如果不加干预,听之任之则会对党的执政地位造成冲击,进而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所以加强反腐斗争的部署是强化党群关系的重要内容,而人民群众在反腐斗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腐败就是像蛀虫,正在瓦解原本稳固的社会发展根基,给人民群众利益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反腐斗争中必须紧密联系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结成反腐防线。毛泽东同志在1945年就指出,“应该大力引导群众参与政府监督工作,监督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履职尽责。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70年实践告诉我们:群众越广泛地参与政府监督,提高制约监督的覆盖度以及力度,能够最大程度扫除腐败死角,兑现为人民服务的承诺。在前进的道路上,必须践行为人民服务承诺,坚定不移地扩大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将腐败现象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不断推进党的自身建设伟大工程。
(三)为人民服务才能进一步凝聚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因此中国梦的实现必须依托于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中国梦就是为人民创造幸福的精神力量,也是推动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内驱力。需要警醒的是,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因为涉及对利益群体的重新划分与调整,进而出现利益关系复杂化以及利益诉求多样化问题,这给平衡利益关系带来极大难度。因此对于执政党而言,必须在群众工作中充分运用智慧,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妥善处理各方对利益调整的关切,科学处理不同群体的利益关切,最终形成最优化的决策,保证中国梦的逐梦旅程不偏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承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全体中国人民和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共享幸福和荣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有着无限的智慧和强大的能量,70年来我们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告诉我们:每当我党与人民站在一起的时候,我们的事业总是顺利的、能够成功的,每当我们脱离了人民的时候,我们的事业就会遇到困难与挫折。在前进的道路上,必须践行为人民服务承诺,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党的周围,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三、展望未来,复兴征程中,更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承诺
回顾过去是为了指导现实。回望新中国70年的光辉历程,我们更加懂得始终坚守并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承诺,是我们党兴旺发达的法宝,能否始终坚守并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承诺,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复兴征途中,党要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神圣而艰巨,必须坚守并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承诺。
(一)强化教育,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群众观点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为人民服务,必须强化教育,进一步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群众观点。一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方法。牢固的群众观点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和历史规律的深刻理解与把握之上。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经典著作,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民本思想作为贯穿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今天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建设仍然起着积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领导干部要继承和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的精华,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三是学习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和核心,是习近平新时代历史观的支柱和精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四是学习各个时期为人民服务的先进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各个时期涌现出来的为人民服务的先进典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要以先进典型为镜,把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让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在行动中闪光。
(二)转变作风,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习近平指出:“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为人民服务,必须加强作风建设,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一要锤炼党性修养。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提高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二要严守纪律规矩。要把纪律和规矩作为塑魂约身、拒腐防变的“紧箍咒”。要遵循组织程序,决不允许擅作主张、我行我素;服从组织决定,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三要敬畏权力。要让权为民所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服务群众、造福百姓作为最大责任,为人民群众真心诚意办实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尽心竭力解难事。正确处理公私、义利、是非、情法、亲清、俭奢、苦乐、得失的关系。四要多下基层。改进作风,要进一步改善文山会海现象,将精力由原有的流程性工作转移至群众性工作,深入基层一线了解真实民风、民情,了解群众心声与诉求。
(三)提升能力,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为人民服务需要有过硬的本领。一要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任何一项措施的制定和实施,都要考虑大多数群众的觉悟、意愿和利益要求,围绕群众开展的各项事务都必须经得起实践检验,这是因为群众才是党一切工作的评判者,凡是群众不支持或不赞成的事,就不能急于去办;二要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必须深入一线环境了解群众的真实诉求,了解群众的忧虑以及盼望,对困难群众必须给予人文关怀,让其感受到党的关心与帮助。三要提高沟通协调能力。一线党员干部在进行群众工作时,应严禁使用官腔套话蒙蔽或者搪塞群众,放低姿态充分接纳群众意见,把群众当主人、当客人、当老师、当朋友,讲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讲群众听得懂的故事,要以群众视角对待群众关切的问题,这样才能从本质上维系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四要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深入群众,时刻关心群众疾苦,必须善于发现群众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勇于直面棘手的矛盾与问题,临事不乱、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的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并以此为突破口,全面调处化解各种矛盾。
结语
“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永远在路上。”忆往昔峥嵘岁月,我们骄傲于伟大的祖国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展未来任重道远,我们祝福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祖国更加繁荣富强,人民更加幸福安康。让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发展、解难事、惠民生,确保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机活力。
(作者:中共四川省盐亭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