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行动指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中国现实和未来作出了全局性、前瞻性的总体战略布局,在这个战略布局中,乡村振兴战略是极为关键的一环,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过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核心力量和重要抓手。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以充分发挥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基层人才队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将精准扶贫落到实处为工作的着力点,共同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涵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构成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内涵。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农村产业的基础是粮食生产,乡村振兴战略强调不能忽视粮食生产的问题,提出要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国建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体系,“确保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同时,乡村振兴战略打破了只把“产业兴旺”中的产业集中在粮食生产上的这一局限,这会导致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长期单一。强调要走“种养加销全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生态宜居是乡村区别于城市的独特价值所在,在“城乡一体化”的惯性思维里,要避免千篇一律,避免农村和城市同质化建设模式。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农村建设要在“宜居”的前提下,注重保护乡村自然生态环境,“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重视生态文明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展现美丽乡村的独特人文和自然风貌。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是实现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推动乡村振兴的伟大工程要求坚持物质、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发挥优秀文化对人的凝聚和教化作用,强化农民的职业道德、公民道德、个人品德和农村地区的整体社会风气,消除陈规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大政府公共服务力度,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农村延伸,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做到文化惠民。同时注重继承和发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文物古迹、优秀民间文化和传统手工艺,并加以适当利用,促进文化产业同农村旅游等乡村产业的深度融合,丰富农村文化业态,提升农村经济文化发展水平。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构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深化村民自治实践,调动农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发挥主人翁意识,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坚持法治为本,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事。在农村地区加大普法力度,强化法制观念,推进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农村德治水平,树立道德模范,发挥道德教化作用;健全农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网格化管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平安乡村。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乡村振兴不是在贫穷基础上的振兴,而是实现农民群众真正富裕的振兴。物质层面上的富足是必要的,也是最根本的。乡村振兴战略要求要直接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来开展各项工作,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同时积极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勤劳致富,并给予政策上的扶持,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扩大农村中等收入人口比重。同时,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支付,统筹城乡救助体系,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出现。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意义
(一)缩小城乡差距,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实现了巨大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也十分严重,主要体现在严峻的城乡二元结构上。目前,农村改革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全面协同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大规模农村生产力向城镇转移,农民工成为社会建设的一股新兴力量。农民收入不断提高,精准脱贫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但从城乡对比来看,农村地区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不够完善,科教文卫事业滞后,农村生产力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不够,农民收入水平不高,消费水平不高,且没能充分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中国是一个大家庭,农民人民是其中人数超过一半的大群体。城乡间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如果不能得到根本的改变,将会阻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上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正是党直面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矛盾而采取的重要举措,旨在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从根本上解决好“三农”问题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漠视农村;中国要强,农业必须要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不论是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都十分注重“三农”工作的开展,并不断与时俱进地深化“三农”建设理论。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农村、农业一直是发展的短板。为补齐这块短板,在深刻认识我国“三农”发展现状和阶段性特征、总结我国“三农”发展规律和经验教训、学习借鉴他国做法的基础上,乡村振兴战略直接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到了国家战略层面来进行谋划。“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习近平指出:“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继新农村建设战略后着力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业发展、建设美丽农村和提高农村人民生活水平的又一重大战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改变了过去分开单纯强调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的提法,把农村、农业、农业融合到了一起,成为一个整体,更具有全局性和综合性,布局撒得更大,既有政策的联系性,又进行了与时俱进地创新和发展,更是大胆地迈出了探索解决“三农”问题新道路的步伐。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下,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行动指南,为“三农”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三、狠抓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战略向前发展
(一)充分发挥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根基在基层,一定要抓好基层党建,在农村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面对新情况、新机遇和新挑战,要在党的建设中呈现出新气象,创造出新业绩。“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不动摇。基层党建是党的建设大厦的根基,是党在最前线奋战的工作队伍,必须要自觉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观点、基本方法有机结合起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守住意识形态阵地,深刻体会和把握学习中央和地方上级组织的各项理论和政策,做好中央政策的宣讲人和执行者。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各项部署和政策安排的良好执行,必须要有良好的内生性凝聚力和主心骨。基层党组织要加强自身建设,廉洁自律,踏实肯干,自觉保持纯洁性和先进性,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维护党的威信。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进乡村振兴中要发扬公平、公正、公开和民主精神,坚持要以良好的政治生态和健康的政治文化给予群众信心,坚定群众对党的信任不受动摇,充分发挥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号召力和影响力,鼓励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按照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同党一起艰苦创业,共同参与乡村振兴,共同创造美好家园,携手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大步前进。
(二)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提升农民群众的生活物质水平,还要改善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提高乡村文明水平。不仅要培育现代化的农业产业,还要培育文明淳朴的乡风、民风和家风,弘扬社会正气。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乡土中国》的开篇中说到:“从基层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纯粹的乡土社会和农业地域,在此基础上诞生的中华文明因而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可以说,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是在乡土中孕育出来的,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现代文化的冲击和迅速的城镇化步伐下,乡村本土文化正在迅速地瓦解,失去了自身的内在秩序,农村陷入了较为严重的文化、伦理和道德危机。
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在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工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担负着在农村占领思想文化高地,进行思想领导的重任,要把乡村文化兴盛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感为引领,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从农民群众的视角出发,采取农民群众可以接受的方式,引导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宣传科学文化知识,让农民群众可以用科学的眼光来看世界、看社会和看生活。要坚决遏制迷信、重男轻女等陋习,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向上,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男女平等。要通过基层党组织的宣传教育引导,进一步在广大农村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主旋律,引领新风尚。
(三)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基层人才队伍
搞好乡村振兴战略,好的领头人很重要。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最基层的党组织,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作用发挥上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发挥好领头作用的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基层人才队伍。村党组织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排头兵,扎根于农村,了解农村情况,同农民联系密切,有着天然的优势。农村地区是一片蕴涵生机和希望的广阔天地,青年人才在这里可以大有作为,要采取一系列人才优惠政策,吸引有抱负有才能的青年人来到农村地区施展自己的才干,奉献自己的智慧。要着眼长远,建立干部备用制。善于发现苗子,培养苗子,把有一定能力的群众如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外出务工返乡青年、退伍军人、养殖大户、种植能手等纳入到基层党组织后备干部中来。
在新时代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些也是对农村党员干部工作开展的基本要求。新时代的农村党员干部必须要在科技技术应用、建设规划布局、经营管理、农村电商和农村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上刻苦专研、认真学习,起好先锋模范作用。要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将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相结合,培养造就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培养一批有较高理论素养的党建人才队伍、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发展的科技专业人才队伍、乡村管理规划的管理决策人才队伍、善于做群众工作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和文化艺术宣传人才队伍,做好农村改革的“领路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实干家”,农民群众密切联系的“贴心人”。
(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始终能够得到人民拥护和爱戴的根本原因。习近平强调,基层党建的工作重心是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最终目的还是服务群众,以群众利益为中心。新时代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要以服务人民群众,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来开展。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旨在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共同富裕,早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农村基层党组织应将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文化水平,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作为自己工作的着力点。
乡村振兴战略关系到8亿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调研时指出,“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十分重要,只要每个基层党组织和每个共产党员都有强烈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都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党就会很有力量,我们国家就会很有力量,我们人民就会很有力量,党的执政基础就能坚如磐石”[5]。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要积极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群众观教育,增强服务意识,完成从领导群众到主动服务群众的工作观念的转变,树立起群众工作新理念。要坚持把群众当亲人,深入农民群众之中,真正地同群众交心、谈心,密切党群关系。心中想着人民,发展为了人民,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力量。“群众利益无小事”,基层党组织要注重服务农民群众的实效,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想农民群众所想,解农民群众所难,问农民群众所需,认真听取和充分吸收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保障农民群众的利益不受损害。基层党员干部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注重自身形象,严守纪律,身体力行,增强自身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不断学习党的理论政策,学习各项技能,提升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堡垒作用。
(五)将精准扶贫落到实处
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脱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5]农村是贫困率较高的地区,是精准扶贫工作的主要对象。从目前精准扶贫的各地区实践来看,各级政府和单位的扶贫关注点是农村的收入贫困,采取的帮扶手段也主要是停留在物质帮扶层面。但贫困是多维度的,除了物质层面的收入贫困,还有健康贫困、知识贫困、权利贫困和环境贫困等。党的十九大上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要求和新目标。乡村振兴在贫穷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实现振兴的,要将精准扶贫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解决物质生活意义上的“生活富裕”。
面对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快解决农村地区贫困问题是当前党和政府的重要任务。“要不断缩小城乡差距,让广大人民群众尽快富裕起来;必须以瞪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坚决执行和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共同努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一名党员,基层党组织成员更具有先进性,思想觉悟和对政策的认识水平也要比一般的群众要高。要学习了解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耐心地向贫困户宣传国家各项扶贫政策与扶贫优惠措施,帮助贫苦户申请贫困救助,起到宣传引领作用。基层党组织作为党扎根在广大基层地区的分支,深入基层群众之中,同群众的联系最为密切,对群众的真实生活最了解,对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也有着最直观的体会。要做好纽带桥梁作用,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发现问题,及时向上级传达问题。不仅要做好党的代表,还要做好基层人民群众的代表,从各个方面将精准扶贫落到实处,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向前推进。
作者:杨浈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