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精神的本质内涵
民族精神不仅是文化的积淀,更是价值观念的集合,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共同的思想与理念,是不同历史时期精神气质的凝结,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撑。
(一) 民族精神是民族核心价值观的反映。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每一个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集中表达,是指导民族成员进行生产实践的行为准则,更是一个民族精神力量的象征。德国作家莫泽尔认为,民族精神可以帮助德意志民族恢复往日的强盛。美国是移民国家,没有悠久的文化发展历史,但是他们非常重视民族精神培育,形成了在移民生活中的务实精神,对于美国精神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民族精神是民族凝聚力的源泉。民族精神凝聚灿烂的民族文化,灿烂的民族文化必然孕育出伟大的民族精神。 一个人无论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精神, 一个民族更需要一种坚定的顽强不息的内驱力支撑。 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尤其需要弘扬民族精神, 构筑精神支柱。只有民族精神强盛了,民族的凝聚力才会长盛不衰。
(三)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自信的展现。 每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 民族文化是民族成员认识世界的整体观念反映。民族文化时刻展现着独特的民族精神,而民族精神的振兴必然带来民族文化的繁荣昌盛。我们党坚定文化自信,坚信一个有精神力量和文化自信的民族,必然可以屹立世界民族之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指引着我们探寻民族精神的发展之路。
中国共产党弘扬民族精神的实践方式
德国军事家和历史学家克劳塞维茨曾说:“历史最能证明精神因素的价值和它们的惊人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民族的解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神圣的历史使命,不论是在残酷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今天, 都能不忘初心,艰苦奋斗,不断弘扬民族精神,凝聚力量,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毛泽东说:“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 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 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正是这股子同仇敌忾、血战到底的民族精神,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党中央多次强调伟大民族精神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邓小平强调要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认为人民群众为党的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支持。 中国共产党能够不断地丰富、 发展中华民族精神, 最关键的就是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来指导弘扬民族精神的实践, 保证了弘扬民族精神的正确方向。
伟大创造、奋斗、团结、梦想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这些民族精神绵延几千年,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我们党始终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在实践中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伟大奋斗精神是中国人民在几千年的岁月中凝结成的不屈不挠、永不放弃的精神;中国人民的伟大团结精神是在历史继承中形成的民族的、人民的、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团结,要实现伟大复兴,一刻也离不开全民族的团结精神;我们要继续发扬伟大梦想精神,有梦想才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弘扬民族精神 实现伟大复兴的路径
鲁迅先生曾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中国人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民族魂的结晶。进入新时代,探索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途径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密不可分。加强意识形态建设,使人民群众的意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呼吸、 共进步是需要我们党倍加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增强民族精神的感召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建设。 与时俱进的民族精神需要创新文化作为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要充分拓展对现有理论和实践的创新。 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继承和弘扬一切有利于国家发展的精神, 一切有利于人民美好生活的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吸收和借鉴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立足于中国实际, 不忘本来、 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新时代的步伐中完成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与共同目标, 也是一面能够最广泛、充分、持久地调动全民族一切积极因素的最富感召力的精神旗帜。我们相信,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 我们独特的民族精神必将焕发出无比绚丽的光彩。
(作者:李郭稳 中共仪陇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