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四川张思德干部学院!
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是共产党永葆青春的秘诀2019-12-19 16:32:11   来源:张思德干部学院    作者: 李琴

内容提要:七十五年前,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优良作风和唯一宗旨,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始终如一地践行,不断丰富发展着它的内涵,这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百年大党永葆青春的秘诀。

关键词:为人民服务 理论 实践 时代要求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不折不扣地践行,在服务人民,组织人民,依靠人民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并把它确立为党的唯一宗旨,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一代代坚守的初心和本色。

如今中国共产党已走过辉煌的九十八年,我们已无限接近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更要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行动来凝聚人心,合力前行,共渡激流,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一、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理论基础

(一)为人民服务来源于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史观中最基本的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真理性与革命性相统一的表现。《共产党宣言》中说“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写道:“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生活资料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离开人民群众,人类社会就无法存在。恩格斯指出:“没有一个生产者阶级,社会就不能生存。”从人类社会诞生起,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群众就占据了绝大多数,保证了人类的生息繁衍,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

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类的精神财富不是在人脑中凭空产生的,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积累的对自然、生产、生活活动的认识形成的。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精神财富的创造来源,而许多精神财富的创造也需要大批量的劳动者的参与,如中国的长城,埃及金字塔。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当某种生产关系不能再适应生产力发展,而成为其桎梏的时候,人民群众就会起来推翻维护旧的生产关系的上层建筑,摧毁各种反动腐朽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势力,实现社会的政治变革,为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前进开辟道路,是人民群众的斗争推动了人类社会由蒙昧到文明,由低级到高级的进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并不否认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但认为不是英雄创造了人民,而是人民创造了英雄,所谓“时势造英雄”,只有英雄人物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一致,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成长为引领时代的英雄。

(二)为人民服务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

为人民服务思想受到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的影响。民本思想是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重大成果,虽然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剥削阶级的统治,但客观上也对维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保障人民生活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民本思想最重要的观点就是“民本”,把“民”作为国家之“本”,在《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是统治阶级吸取暴政灭亡的经验,初步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而总结出的执政经验,因此,历史上出现过短暂的“轻徭簿赋”、“休养生息”等政策,让人民得已喘息,经济上出现恢复。其次是“民贵君轻”。孟子说:“民为贵、君为轻、社禝次之”。荀子进一步把民与君的关系比喻为“舟”与“水”的关系,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巨大。但古代民本思想归要结底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为了维护剥削阶级利益的工具,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没有把尊重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群众作为执政目标。

(三)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创造

为人民服务在马克思主义经典在著作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中都有体现,但真正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写进党的章程,写进国家宪法,建立起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方法的是中国共产党。

最早是毛泽东在1939年2月20日给张闻天的信中,提出“为人民服务”的概念。1940年,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新民主主义的文艺“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1944年,他在张思德的追悼会上讲演中,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全面地论述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他在《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总之,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七大首次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优良作风的核心内容之一写进党章总纲和党员应尽的义务中,并把“为人民服务”提到了“党的唯一宗旨”的高度。

由此可见,“为人服务”的提出也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从提出概念,到文艺为工农服务,到我们的队伍为人民利益而工作,到完整的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以人民拥护为最高标准,到作为党的优良作风与唯一宗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创造。

二、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实践基础

(一)革命战争时期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它确立了共产主义的奋斗方向,开始了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运动。由于国民党背叛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大肆屠杀共产党人,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军上了井冈山,开始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创建的工农红军,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不断发展壮大。1931年11月7日,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制定的《宪法大纲》,确定政权的性质是:中国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苏维埃全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的。废除国民党军阀的一切苛捐杂税,并以法律的形式把土地革命中实行的“平均分配一切土地”的政策固定下来。正是因为植根于人民,中国工农红军才发展壮大,打败敌人四次围剿。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经历两万多公里的长征,经过十多个省,其中有很多少数民族地区,与少数民族人民结下深厚情谊,留下“彝海结盟”的佳话。到达陕北后建立起陕甘宁边区政府,确立起“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政治上实行“三三制原则”,经济上实行新土地政策,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开展“大生产运动”,官兵平等,得到美国记者斯诺等国际友人的赞誉。

(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中国人民第一次成为了国家的主人,他们的利益得到了重视,他们的人格得到了尊重,他们激发出无与伦比的热情,参与到新中国的建设中,面对常年战乱留下的一穷二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消灭了国民党残军,平定了全国几百万土匪,解决了几亿人的生存问题,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党的八大认识到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三十多年的建设虽然走过弯路,有过曲折,但建立起了完整的工业体系,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并对社会主义建设这个前无古人的事业进行了勇敢有益的探索,为改革开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改革开放时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面对十年文革的灾难,从全国人民的利益出发,重新树立“实践”标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拉开改革开放的大幕。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三个有利于”和“人民满意不满意 ,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党和政府全部工作的标尺,让改革开放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响应,工人们放弃铁饭碗,成为新的创业大军,一大批企业家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成功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三个代表”其中之一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再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对宗旨的坚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科学发展观”,其核心要义是“以人为本”,并根据时代发展的形势,加大民生投入,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就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重申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最大的危险,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都是为了让广大党员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为人民服务做到实处。在建党95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不论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第一次提出“不忘初心”。而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明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并把脱贫攻坚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作为阶段性的重要任务。

三、为人民服务的时代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标志着我们进入了新时代,坚持践行党的根本宗旨,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我们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并明确实现人类社会的最高理想要靠无产阶级的斗争。这一科学理论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装,让无数共产党人认识到为人类解放而奋斗的崇高意义,认识到人民群众才是社会真正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也是让千千万万的仁人志士背叛自己的阶级,放弃优渥的生活,为革命事业历尽千辛万苦,抛头颅、洒热血也再所不辞。也让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一步步发展壮大,完成了人民解放、民族独立的任务,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让近代以来饱受欺凌的中华民族,走上站起来、强起来到富起来的光辉大道。新时代,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要不断改善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因而面临更加艰巨的改革任务、建设任务、发展任务。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才能带领全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大业,并为全世界发展中国家提供中国方案,为全世界的和平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二)坚持群众路线工作方法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中总结出来的根本工作路线,它既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中国体现,也是实际工作中屡试不爽的方法论。坚持群众路线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为了谁”的问题,让我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与要求,这样我们的工作才不会犯方向性的错误。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往往是幼稚可笑的”。

坚持群众路线可解决工作中“依靠谁”的问题。可以让我们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吸取经验和方法,可以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对客观规律的把握,增强我们的工作能力。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可以加强群众对我们的监督,减少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形式主义和奢靡之风对我们党的侵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和活力。

(三)保持勇于担当奉献的精神面貌

为人民服务是实实在在的工作而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是在人民群众需要的时候,能挺身而出承担并负起责任,它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品格,一种境界。敢于担当就要有实干精神,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虽然分工有别,但每一项工作都 有益于人民,有益于人民的事业,所以为人民服务就要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创造性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平凡的岗位也要有不平凡的贡献。敢于担当要有坚持原则的精神。面对矛盾时才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时才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时才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时才敢于坚决斗争。

奉献是无私的给予,是真诚的付出,张思德为人民利益而牺牲,是奉献,到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也是奉献。邓稼先等科学前辈,“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是奉献,扶贫大学生村官黄文秀30岁的年轻生命定格在扶贫路上也是奉献。为人民服务就需要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常态

我们党作为国家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人民的主心骨。必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担当新时代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才能兑现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承诺。

从历史的经验启示看,我们党只有不断加强自我革新,才能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从我们党目前面临的问题来看,党面临的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是尖锐和严峻的,只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才能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从我们党目前面临的艰巨任务来看,在党所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所谓百年之大变局,如果治党不严、治党不力,党就缺乏战斗力领导力执政力,就无法永葆自己的先进性、纯洁性,就担负不起、担负不好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作者:李琴 中共盐亭县委党校)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给朋友

联系我们
办公室:0817-7216779
培训联络部:0817-6917337
邮 箱:sdela@sdela.org.cn
地 址:四川省仪陇县新政镇离堆大道四段21号
备案号 :蜀ICP备14030442号-1
备案号 :蜀ICP备14030442号-2
备案号 :蜀ICP备14030442号-3
川公网安备 51132402000116